思想政治素质是当代青年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智力基础。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受的教育,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坚定不移地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青年学生,继续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任务,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的重要标志,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工程。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希望工程”。要高度重视并发挥“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两课”列为重点课程,保证课时,规范教材。教育主管部门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对两课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估。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正确认识、积极参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有关部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结合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广泛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我们取得改革和建设巨大成就的原因,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有信念,增强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深入持久、生动活泼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要以重要的节庆、纪念日等为契机,精心组织、正确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生动活泼的“三个主义”教育。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为高校开展“三个主义”教育服务,对高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应给予优惠。
加强民主法制和形势政策教育。领导干部要带头宣讲形势、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有条件的学校可邀请有关方面的领导作形势报告,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要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法制教育,使青年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家
宪法和有关重要法律的基本内容,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要在青年学生中进行维护稳定的教育,自觉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