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企业走出困境,领导班子是关键。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一批责任心强、勇于开拓、善抓市场、精干管理、艰苦奋斗的企业经营者。对担负扭亏脱困责任的企业领导班子要进行跟踪考核,对扭亏脱困信心不足、领导乏力的企业领导班子要及时调整。制定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与奖惩办法,强化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增强经营者的责任感,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扭亏脱困中的重要作用。
七、加强企业管理,转变经营机制
企业是脱困的主体,加强企业管理是扭亏脱困的基础。要进一步学习邯钢、亚星经验,以人为本,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量化管理为基础,充分引进竞争机制,严格考核,建立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全面推动企业的各项管理。把扭亏脱困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上,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从制度上、机制上消除造成国有企业亏损的弊端,从根本上转变企业经营机制,通过体制创新推动企业扭亏脱困。
八、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企业扭亏脱困
企业扭亏脱困要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各地、各行业要围绕扭亏脱困目标做好规划,进一步明确结构调整的方向。对现有亏损严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那些严重资不抵债、无竞争优势的企业要下决心退出,从根本上消灭亏损源。企业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认真分析本企业的产品结构,对亏损大、无竞争能力的产品,坚决关停,集中力量生产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
九、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支持企业扭亏脱困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扭亏脱困,除企业自身努力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关部门都要对立大局意识,对企业扭亏脱困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部门之间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促进国有企业扭亏脱困。经贸委要做好综合协调、组织指导和跟踪监控工作。一是对1999年盈利和亏损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建立效益信息库,及时跟踪监控扭亏脱困各项措施的实施和生产经营情况。二是要经常深入地市县和企业,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困难企业早日摆脱困境。三是对一些扭亏脱困难度大、并对全区影响较大的企业,抽调力量组成帮促工作组,深入企业,促其减亏或扭亏为盈。组织部门要加强对重点扭亏脱困企业领导班子的业绩考核,对扭亏脱困不力的企业领导班子要及时调整,对扭亏脱困工作中有突出业绩的要表彰奖励。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国有企业扭亏脱困的支持力度,要安排资金,用于企业的依法破产、分立重组等。各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国有企业的扭亏脱困工作。要做好企业兼并破产和债转股核消划转工作;对有市场、有效益企业的生产流动资金给予保障;适当放宽“封闭贷款”条件,帮助扭亏有望企业解决经营中资金困难等问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改制进程中国有企业经济类型变更、注册登记、合同鉴证等,要简化程度,减少收费,帮助企业尽快改制。劳动部门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为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维护社会稳定。
十、加大对扭亏脱困工作的考核力度,实行重奖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