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委、省教委关于大力推进体教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意见的通知

  四、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青少年训练体制。按照体育改革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须拓宽业余训练渠道,夯实竞技体育的基础,使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少儿业余训练体系相衔接。要根据我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结合全省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使各地的少儿业余训练在项目设置、年龄结构、选材标准、训练内容、训练机制上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要求。建立从中小学体训队、学校业余训练网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县(市、区)和地(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到体育运动学校、省级青少年单项训练基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少年儿童业余训练网络,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在学校体育深厚的基础之上,真正发挥少儿训练对群众体育的广泛普及和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五、各级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学校是开展少儿业余训练的主要组织形式。教育和体育部门要形成合力,积极抓好“三校”建设。
  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少年儿童体育专项运动技能的特色学校。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和体育骨干。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必须列入九年义务教育序列,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既是当地的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又是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普通中、小学,接受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建设要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关于《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为法规依据,认真落实《江西省贯彻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地(市)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江西省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检查验收办法和细则》,认真组织检查验收,实施共同管理,把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建设纳入当地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目标管理,在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中,更好地发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主渠道的作用。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学校课余训练的重要组织形式,历来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有较好的体育场地设施和较强的体育师资力量,在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普及少儿课余体育训练,发现和输送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各地要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优势和作用,因校制宜,在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适合本校体育场地设施,有一定传统,广泛基础的我省少儿训练布局和基础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班、校之间的体育竞赛,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推动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