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畜牧业。
1.牧草。
(1)苜蓿:(现蕾初期)粗蛋白含量达到22%以上,粗脂肪含量达到3.1%以上,粗纤维25%。种子产量每公顷达到300公斤,比同类其他品种提高40%,牧草产量7500公斤/公顷,增产35%。
(2)草木樨:(现蕾期)牧草粗蛋白含量达到18%以上,粗脂肪2.6%以上,粗纤维31%。种子产量每公顷达到900公斤,比同类其他品种提高33%,牧草产量9000公斤/公顷,增产34%。
(3)羊草:(抽穗期)粗蛋白含量13%,粗脂肪含量2.5%以上,粗纤维38%。种子产量每公顷达到195公斤,比同类其他品种提高23%,产草量3450公斤/公顷,增产16.2%。
2.肉牛和奶牛。
肉用良种公牛存栏达到110头,每生产优质冻精200万剂,出栏优质肉牛90万头,胴体重由150公斤提高到170公斤。奶用良种公牛存栏达到100头,年生产优质冻精190万剂,奶牛单产由4吨提高到5吨以上。
3.猪。
优良种猪存栏达到150万头,年生产三元杂交猎1500万头。
4.肉用羊和绒山羊。
优质肉用原种羊存栏1万只,年生产优质肉羊88万只,肉用羊出栏率由55%提高到65%,屠宰率由50%提高到55%。细毛、半细毛羊产量由4.1公斤提高到4.6公斤左右,净毛率由40%提高到50%。
5.禽。
祖代蛋种鸡存栏达到4万套,蛋鸡产蛋量由270枚提高到285枚。祖代肉种鸡存栏3万套,肉鸡出栏周期由47天缩短到43天,肉料比由1:2.2提高到1:2。祖代莱茵鹅存栏1.4万套,产蛋量由40枚提高到45枚,年生产黑龙江白鹅1138万只。
(三)水产业。
水产良种亲鱼存塘20万组;良种后备亲鱼存塘15万组;年繁育良种鱼苗15亿尾。
(四)林业。
1.针叶树良种优苗:每年生产种子2.1万公斤,优苗6亿株。
2.阔叶树良种优苗:每年生产种子10万公斤,优苗2亿株。
3.花灌木良种优苗(穗):每年生产种子1万公斤;优苗(穗)0.6亿株。
此外,对其他具有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好、适合我省发展的粮豆作物、蔬菜、果树、花卉、裘皮动物等动植物品种及相关技术标准也要适时确定目标并大力发展。
二、建设任务
(一)种植业。
1.新品种创新体系建设。在育种上,充实完善骨干科研育种单位,建立基础科研材料丰富、科研育种和测试手段先进、品种育成迅速、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的现代科研育种运行机制。到2005年,培育引进新品种选育基础材料300份,育成优质新品种50个左右。在引种上,不断完善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种子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部门为主体、农业科研院校和种子企业为辅助、引种渠道畅通的运行机制。到2005年,引进新品种(系)400个左右,争取5%的引进品种审定推广应用。
2.新品种(系)试验、审定体系建设。在新品种试验上,建成布局合理、稳定,设施先进,试验功能齐全,有利于新品种转化和迅速推广的试验风格和运行机制,保证每年筛选600个左右主要农作物苗头品种(系)试验的需要。改进品种审定办法,建立有利于新品种尽快审定推广的运行机制。重点搞好市场需求旺盛、深受农民欢迎而生产又急需的优质品种试验和审定工作,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