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据本条例的规定,制定或者修订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实施细则;
(二)审批、选聘初审组和复审学科组成员,并指导、监督其工作。
(三)最终审定获奖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奖励等级,并向社会公布获奖名单;
(四)决定评奖工作的其它重大事项。
第八条 评审委员会授权有关社会科学社会团体、单位、系统组成若干初审组。初审组不得少于5人,其成员主要应当由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初审组组成人员名单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报评审委员会审批。
初审组的职责是:对申报的成果进行初审,根据规定的额度评选出进入复审的成果。
第九条 评审委员会选聘有关专家按照学科相近的原则组成若干复审学科组。复审学科组不得少于7人,其成员主要应当由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组成。
复审学科组的职责是:复审经初审通过的成果,根据规定的额度向评审委员会提出获奖成果和奖励等级的建议。
第十条 凡符合下列范围之一的成果,可以申报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本市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单位、学术团体、政策研究单位、其它工作部门的集体或者个人在规定期间内公开出版或者发表的;
(二)省直机关、驻长部队和军事院校及国家、省驻本市的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单位、学术团体、其它工作部门及其它非本市的集体或者个人在规定期间内公开出版或者发表的研究长春历史和现实问题的;
(三)在规定期间内被县级以上领导机关决策时采纳,并产生明显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符合上述申报范围的,其申报数量不受限制,但同一成果在评奖中不能多处申报。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成果,不得申报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已经在相当于或者高于本条例奖励级别的评奖中获奖的;
(二)著作权有争议尚未解决的;
(三)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属于保密范围的;
(四)大事记、概览、辑集的人物传略、统计资料、年鉴、文件、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和工作汇报等。
第十二条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分为下列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