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要借助兰州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全面发展。要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信息咨询等智能性行业为先导,以交通通信、市政、房地产等行业为基础,以商业、饮食、仓储、保险、中介服务、便民服务等行业为主体,大力发展旅游、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家政服务、法律服务及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新兴行业,逐步建立多功能、高水平、产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第三产业体系。要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消费观念,改善消费结构,拓宽消费领域,特别要把教育、卫生、住房、旅游、信息等领域作为消费热点,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提供消费信贷服务,促进消费持续增长。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抓住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丝绸之路优势和西北丰富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及民族风情,切实把旅游业综合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使旅游业成为兰州的一大优势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建立以兰州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与周边地区联合开发区域内的历史遗迹、浩瀚大漠、辽阔草原和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完善和拓展兰州--敦煌丝绸之路线、兰州--天水文物古迹线、兰州--会宁--平凉革命遗迹线、兰州-陇南自然风光线、兰州--夏河民族风情风景线、兰州--白银黄河风景线等旅游专线,形成沟通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区域大旅游格局。结合黄河市区段40公里综合开发,布局建设融丝绸之路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及设施,连接市内白塔山、五泉山等主要景观,形成独具特色的黄河风景游览区。加大旅游业的投入,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旅游业开发,争取建设西部国际迪斯尼游乐中心和西部天然动植物园,发展轻型航空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建立和完善住、行、食、游、购、娱乐等配套服务体系,使旅游业逐步走上综合型、开放型、开发型、效益型的路子。
(四)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要抓住国家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机遇,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和渠道,大胆探索利用外资的新形式。积极引导外资投向能源、交通、通信、旅游、商业、外贸、房地产、信息、咨询广告、航空运输、公用事业、市政工程、旧城改造、农业产业化、老企业嫁接改造及会计、法律等领域。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通过利用民间、政府间和国际金融组织的长期优惠贷款,合理使用国际商业贷款,优化外债结构,实现外债借、用、还的良性循环,加大兰州市经济和国际经济的融合。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兰洽会”,努力扩大直接利用外资规模,力争每年引进外资达到2亿美元以上。进一步拓宽对外贸易的新路子,实行工贸、技贸、农贸、边贸、民贸结合,促进外贸经营主体化,出口渠道和出口市场多元化。继续巩固扩大港澳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开拓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市场,并积极向欧洲、非洲和美洲发展,着力于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吸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出口创汇能力。加快出口基地建设,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培育出口创汇企业,促使中药材、地毯、电石、硅铁、皮革制品及百合、红砂洋芋、黑瓜籽、玫瑰等出口产品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加快精细化工、电子仪表、磁性材料、桩工机械、轻工机械、文化用品、塑料制品、石化产品、轻工纺织等10大出口产品基地建设。开发200个出口拳头产品,培育50户出口创汇企业。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协作,积极发展劳务、技术、产品的混合输出,努力开拓合作新领域。争取一些国际和全国性的展会交流活动在兰举办,通过各种展销会、展览会和招商会,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不断拓宽兰州与周围邻近地区之间的经济联合,形成与中、东、西部各经济带城市的群体联合。到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4.65亿美元,年均增长6.4%,其中出口达到3.8亿美元,年均增长7.1%。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5亿美元,年均增长18%。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