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改革为动力,增强市场主体适应市场的能力
国有大中型企业要按照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深化改革、促进生产发展的新路子,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企战略性改组和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上有新的突破,基本完成国有工商企业的改革改组任务,使三分之二的企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兼并、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有效盘活地区经济存量,重点培育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竞争力强、效益好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企业集团,使销售(营业)额收入过1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达到15家,过20亿元的集团达到5家,使之成为地方经济的“小巨人”。继续加快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步伐,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并与大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断提高社会化生产水平。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重点在确定国有资产主体、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制度及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等方面进一步得到规范和深化。要结合国家正在进行的“债权转股权”和“贷款封闭运行”制度,切实做好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每年选择5-10家条件成熟的企业推行厂长经理年薪制和股份期权制。
按照“先发展,后规范;先放开、后完善;先扶持、后收益;少干预、多服务”的原则,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开胆量、放宽政策、放活办法,放手发展。对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要重点扶持。鼓励支持民营和各种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旅游、科技、非义务教育、社区服务等行业,以及利用“三荒”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或绿化山川、沟壑、发展经济林等领域。加快培育适合兰州生产力水平的新的经济主体,不断扩大和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和水平。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合资、嫁接、参股、收购等多种形式与国有企业发展现代混合经济,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05年,产值达到25亿元,营业额达292亿元,年均分别递增20%和12%,上交税金占到全市税收的30%,从业人员达到60万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5家,过5000万元企业达10家,过1000万元企业达20家。
(三)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有效推进产业联动
抓住国家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中西部地区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形成工业经济的新特色和新优势。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以新疫苗、合成新药、新型藏药、新戒毒药、中成药和天然资源药物为重点的现代生物和医药产业;以高性能磁性材料、超细粉体材料、稀土复合化肥、精细化工产品、工程塑料、新型墙体和装饰材料、有机化工原料产品、复合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以除尘设备、电厂脱硫技术、污水及废水治理技术、控制噪声污染新材料为重点的环保产业;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核技术应用、航天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加快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固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基地,充分发挥科技龙头和产业示范作用。二是加紧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建材、毛纺、食品等行业的改组、改造和扩张,实现产业和产品优化升级。石油化工工业要依托兰炼、兰化等骨干企业,围绕1000万吨炼油扩能、60万吨乙烯、天然气管道和输油管道等“1611”重点项目,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乙烯深加工、精细化工和天然气化工,再造产业新优势,带动轻工业发展。有色金属工业重点立足铝、铜、镍、铁合金等资源,加强企业联合与协作,延伸产业链,发展下游产品和开展综合利用,实现规模经营和加工增值。机械装备工业通过大规模技术引进和改造,重点解决技术和设备落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等问题,大力发展新型成套石油钻采设备、炼油化工设备、发电设备、直流输电设备、大型真空设备、农用机械等优势产品,加快装备类电子产品和节能家电产品的开发,实现成套设计、成套制造和智能化。食品工业要利用当地和周边资源,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乳品、百合食品、玫瑰食品、谷物食品、特色饮料和畜产品加工,形成一批“小巨人”。建材工业要以新型建材为方向,以节能为核心,利用高新技术推动改造和发展,重点进行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生态建材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以适应西北经济建设的需要。三是加速培育名牌产品。在产业优化升级中,要瞄准国内外市场,实施名牌战略,通过引进技术、利用外资、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力争在精细化工、有色冶金、装备、生物新医药、食品、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等行业,创出一批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农业要以发展城郊经济和产业化经营为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产品结构,提高商品化程度和经济效益,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实现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化农业。城镇化建设是改变经济二元结构的重要手段和促进社会经济进步的“发动机”,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为重点,加快蔬菜、果品、花卉、禽蛋、鲜奶、畜牧等种养基地建设,形成市场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供销一体化格局。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通过信息、价格、市场供求服务,引导农民合理组织生产,以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加快农产品商品化进程,使兰州地区成为西北区域性的农业科研、农产品交易和储运中心。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