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外国驻华使、领馆和经赞处及我驻外使、领馆和经赞处的交往力度,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及时反馈经贸、科研、投资等方面的合作信息。
2、加强外事法规建设。适应形势变化,研究制订有关涉外法规、措施和办法,制定出台《新经济组织派遣临时出国(境)人员和邀请国外人员来华审批暂行规定》、《因公派遣出访团组成果报告制度》、《关于上报地市省管干部出访年度计划的规定》、《关于同外国建立友好关系的暂行规定》、《关于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境)手续的通知》。
(六)加快旅游业发展
1、树立旅游业发展的全新观念。一是树立“大旅游资源”观念,突破我省寺庙资源、风光资源等实物资源的范围,把存在于民间的民情、民俗、民风等一切文化载体都看作是能够吸引旅游客源的文化资源,科学规划,开发利用,创名牌旅游产品;二是树立“大旅游市场”观念,不仅要大力开发国际客源市场,而且要大力开发国内和省内客源市场;三是树立“综合开发”观念,走社会办旅游的路子,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投资,以及引进省外、国外资金,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发我省旅游资源;四是树立“整体效益”观念,把我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全国,特别是周边省份资源的开发有机地联系起来,加速旅游事业的发展。
2、培育旅游新兴支柱产业。一是推出旅游品牌,重点树立五台山、大同云岗石窟、平遥古城、晋祠、壶口瀑布、解州关帝庙等旅游品牌。二是针对旅游消费新趋势,大力开发旅游新产品,如窑洞乡野民情游、大寨观光农业游、煤海之光工业游、森林度假游,以及玩冒险、玩极限的各种参与游乐项目。三是抓好旅游市场的开发。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北京、天津、西安等大城市及香港的“窗口效应”,进一步巩固与开拓国际游客市场。利用太旧、京大、晋焦、运风四条高速公路开通的机遇,扩大国内驾车旅游市场。四是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五台山机场,加速发展具有山西特色的旅游饭店和烹饪业、旅游娱乐业、旅游交通业,全面提高旅游的总体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创造安全卫生、文明舒适、优质现代的旅游环境。
3、鼓励国内外客商来我省直接投资开发旅游业。不论何种经济成份,只要具备法定条件和经营能力的,都可以依法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与经营,从事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七)加强开发区建设
1、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创新机制。各个经济开发区要实行开放管理,对管委会主任实行招聘制、目标制、年薪制和组阁制,形成良性循环的激励竞争机制。各开发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设置少量精干、高效、统一的办事机构,而不受上下机构对口的制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等各方面确有专长的管理、技术人才和有学位的毕业生。要坚持兴办工业项目、引进外资、发展出口创汇的办区方针,在注重工业项目的同时,要适当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信息服务业和一些中介服务机构等,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要跟踪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投资的新动向,千方百计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高新技术项目入区。对产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要从土地使用价格、税收返还比例、广告宣传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帮助他们迅速发展,为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创造经验,发挥示范作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