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畜牧业的效益水平。继续实施科教兴牧工程,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快畜牧业由速度型、数量型的粗放式增长向质量型、效益型的集约式增长转变。坚持科技普及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产学研紧密对接。重点加强对胚胎移植、性别控制、转基因等高新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对现有奶牛群体高产、肉牛集中育肥、生猪直线育肥、毛肉羊高产及肉蛋鸡高产等5项综合技术进行完善提高,尽快形成行业标准,并在面上大力推广。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围园区,提高科普层次。要改革和创新科技推广体制和机制,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企业,实行科技承包;发挥科技示范大户、科技明白人的作用,通过典型效应,加快实用技术的普及;采取科技下乡、科技之冬等形式,加强对畜牧技术队伍和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各种手段使科技对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由现在的46%提高到55%以上。
(五)强化基础建设,完善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按照《
种畜禽管理条例》的要求,抓好良种工程建设,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扶持的办法,搞好良种引进和培育,完善种畜禽性能监测手段,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三级繁育体系,充分发挥良种对生产发展的保证作用。到2010年,全省畜禽良种化率平均要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二是完善疫病防治体系。按照《
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健全防疫监督体系。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严格控制各类疫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畜禽病死率。切实加强产地、运输和加工环节的检疫、监督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和畜产品卫生、营养。依法规范兽药、疫苗生产经营秩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从战略高度组织制定和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尽快提高疫病控制水平,为生产符合国际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的畜产品奠定基础。三是完善产品质量认证和监测管理体系。采用国际标准,对畜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控,特别是要注重产品的内在质量,改善产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有效控制农药、兽药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同时注意包装工艺、风格,使之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配合绿色畜产品开发,对饲料、添加剂、兽药的生产与使用制定严格的规范;强化检测手段建设,在生产各环节实行送检、报检和监管制度;对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实行质量认证制度,确保畜产品食用卫生、安全,提高我省畜产品的信誉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