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外贸出口、外贸、外经“三外”融合的促进体系。按照“积极、合理、有效”的原则,把利用外资与全省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扩大出口结合起来。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上,重视同拥有专利技术和国外中小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资合作,注重举办产品出口型和先进技术型三资企业,优化引资结构,重点吸收国际500强大跨国公司投资。根据国务院修订颁发的《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合理引导外资投向,鼓励和吸引外资投向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向创汇农业、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开发高技术含量、高创汇、产业关联性强、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前瞻性、牵动性的大项目。
鼓励和支持开展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加工程度,延长加工产品链条,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相关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带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以外经带外贸,大力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与咨询设计。通过在国外承包工程项目和劳务输出,带动我省成套机械设备、工程机械和原材料的出口,同时结合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和组织我省机电、轻纺、服装、食品、医药等具有比较优势、具备条件的企业到中东、非洲、拉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带动机械设备、原辅料以及相关产品和技术的出口,开展境外加工,实行销地生产,拓宽发展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我省产业的梯度转移。
(三)建立产销研密切结合的科技支撑体系。鼓励、推动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进入企业或与企业结合,鼓励科研人员及各界以多种形式创办民营科技型企业,走“科、工、贸”一体化,“产、销、研”相结合的道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品市场化、国际化,通过对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增强我省出口商品的科技支撑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努力办好面向国际市场的高新技术企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中、信息快、机制活、人才多等有利条件,培育、建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确定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秦皇岛5市作为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重点城市。抓好我省产品的对外宣传、国外商标注册以及出口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积极推行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和ISO14000系列环保标准认证等国际通行的行业质量认证,取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通行证”。
(四)建立信息服务体系。积极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建立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反馈系统。要鼓励企业运用先进技术,推进各类企业加入局部网或国际互联网络,使企业能够及时、方便、快捷地掌握了解行业和市场动态,外经贸商情信息,国际技术交流、招商引资、国际经贸通行规则和发展趋势,国家外经贸管理政策法规等各种信息,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宣传我省企业和产品,进行网上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