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深化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财税金融要为加快四川发展服好务。逐步建立起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族地区和其他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统筹政府可支配财力,集中预算内外资金办大事。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促进公平竞争。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市场的投融资机制,采用国际通行的筹融资方式,加大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把国家投资与社会融资结合起来,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各金融机构要搞好重点建设项目的论证评估,调整信贷结构,积极组织资金,加大信贷投入。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银行和企业间的协调,建立新型银企关系。
(三)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保障外商合法权益。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国外知名公司,加强重点引资项目的工作。在积极利用国外长期优惠贷款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努力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放手采用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出让企业股权、转让特许经营权等多种形式,更多地直接吸引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推进对外投资,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成套设备、钒钛产品和纺织、服装等优势产品出口。引进利用外资、外贸出口及海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年均增长速度都要达到10%以上。加大对内开放力度,搞好“东引西联”工作,主动出击,特别是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多形式、多渠道、宽领域地引进国内优势企业的项目、资金、品牌、技术和人才,互惠互利,共图发展。建设好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使之成为对外对内开放的窗口。
八、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保持社会稳定,是加快四川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加快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确保民族地区稳定。民族地区的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建设,团结依靠各民族群众,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分裂斗争。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加快藏区牧区“人草畜三配套”工程建设,改善彝区生产生活条件,对不具备生存条件的群众有计划地实施移民脱贫工程,使民族地区在加快发展、改善生活中保持稳定。
(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等各种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认真落实农民合理负担定项限额的政策,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严禁虚报农民收入、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和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认真抓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