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我省农业产业化目标的实现,推动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上规模、上水平,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支撑体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1.准确分析和把握国内外市场脉搏,通过各类中介机构大力组织农产品进入流通。由于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农产品卖难已成为制约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引发市场波动,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卖难矛盾,但也为我国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提供了机遇。因而,必须把开拓市场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首位。在市场建设上,实行市场法人制,采取“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方式,重点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和大规模的城市集散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尽快形成合理的市场体系;同时要发展农村市场流通中介组织,创造良好的市场流通环境。
2.完善规划,搞好布局,强化农业产业化宏观引导,防止主导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农产品资源的合理利用。按地区资源分布和“扶优限劣”的原则,筛选、确定、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和产品。辽北地区要以粮食加工转化为重点,侧重发展畜牧业生产、饲料加工及畜产品加工;辽东地区在搞好生态建设的同时,以林木和特产资源为重点,侧重发展土特产品生产及加工;辽西地区要以发展蔬菜、水果为重点,在果菜储运销方面挖掘潜力,努力追求规模效益;沿海地区要以水产业、水果业为重点,侧重发展龙头项目,组建企业集团,发挥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区域的辐射、牵动作用。
3.深化改革,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进行资本运营。重点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鼓励私人、个体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兴办龙头企业;通过资本增量扩张和存量调整,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资本金制度,新上项目必须落实资本金和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创造条件,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4.多渠道筹措资金。政府性资金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有关方面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国际商业信贷等直接利用外资方式提供信息、咨询,做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金融信贷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导向和重点发展的产业、产品做好金融信贷服务;税务部门要在地方税管权限范围内,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地企业、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给予相应的优惠,尤其是对每年省政府确定的10个重点扶持的龙头项目,要分别不同类型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要加强领导,打破条块壁垒,发挥部门合力,以项目、产业为主线,将多种形式的、多部门支配的资金相互配套使用,变相对分散投入为相对集中投入,支持基地、主导产品、龙头企业尽快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5.搞好小城镇配套建设,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小城镇集中。各地在制定农村小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抓好各类小区的开发,吸引以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扩大小城镇的主体产业规模,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同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