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消费环境
要按照国家投资政策导向,加大对农田、水利、能源、电力、交通、通讯、自来水、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体制,逐步实行农村用电城乡同网同价,以拉动农资、农机具、交通通讯工具、农用电器等商品的消费。对于国家对农村新增建设项目,要积极争取,做好衔接落实工作,并保证建设质量,提高投资回报率。各级财政、金融部门对涉农项目建设要给予资金、信贷、收费减免等支持。
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投资体制。采取多元投资、多方面筹集资金的办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外商、外省、城市企业以资金、技术、设备等形式到农村投资办企业。
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在安排有关项目时,要积极向贫困县、乡(镇)村倾斜,制定具体办法,集中力量帮助贫困县、乡(镇)、村、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继续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让农民出工出劳换取水泥、钢材、日用工业品等实物,促进农民有效需求的转化。
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对小城镇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要做到与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公益服务设施及网点、市场建设相配套,增加商品消费量和消费基金转化量。
四、培育完善农村商品流通载体,构建适合农村特点的流通网络
要加强对农村市场建设的规划、布局。以县城和中心集镇为重点,发挥国合商业现有设施和经营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合商业为骨干,以县城和小城镇为商品集散中心,各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多渠道、多层次、畅通高效的县、乡、村三级“双向”流通网络体系。
要在农村大力培育发展农民盼望的大型农机具租赁市场、各种社会化服务市场、大中型农机具和农用机电调剂市场、旧货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在中心集镇重点培育建设与城市批发市场相连接的工业品和副食品批发市场,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批发市场网络。
要大力培育扩大农村集贸市场,努力增加集贸市场数量,适度扩大集贸市场规模,增加定期赶集次数。同时对农村大集在加强规范,坚决打击欺行霸市行为,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集贸市场。
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基层供销社要加大改革力度,转变职能,真正办成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要探索把分散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