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的通知[失效]

  (三)实施市场开发战略,着力突破市场制约。一要搞好市场体系建设。在抓好现有市场配套完善和扩大幅射带动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在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上实现突破,加快建设一批牵动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活动,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到2005年,全省形成种类齐全、辐射力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二要搞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参照国际惯例和准则,从我省实际出发,抓紧制定和实施主要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完善检测手段,落实优质优价政策。三要搞好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抓紧建立上下贯通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准确、系统、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及时向农民提供价格信息、供求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2000年,建成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网,2001年延伸到乡镇,以后逐步发展到村,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网,使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成为政府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四要搞好市场中介组织建设。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市场中介组织。供销社要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和村屯合作服务站。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经贸公司的作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把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延伸,积极开展农产品经销服务。大力支持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各种形式的民间流通中介组织。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按合同组织生产。五要搞好外向型农业建设。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扩大农业合作领域,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扩大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加强防洪体系建设。继续加快以松花江、嫩江干流为主的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建设,使堤防的防洪能力在2000年汛前基本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并用1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设计标准。抓紧进行音河、泥河、龙凤山、太平湖等大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二是抓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重点搞好龙凤山、江东、查哈阳、兴凯湖、引汤5个大灌区的节水改造和13个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建设。鼓励并支持农户搞好以打井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2000年新增水田面积3.3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7万公顷,到2005年,全省新增水田面积要达到33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7万公顷。三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城市效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要增加投入,积极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设施水平,走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高效益的路子。要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积极开发、引进、推广节水灌溉设备,以及贮藏、加工等设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四是加快农业综合开发进程。把开发的重点转到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和保护生态环境上来,转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上来。2000年至2005年,突出抓好优质粮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优质饲料基地、绿色食品基地、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结构调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要以农机具配套研制、引进、更新为重点,抓好农机化基础建设。要推进饲草、青贮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机械化,多种经营生产机械化以及设施农业机械化。要建立各种农机专业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要大力推行以深松为主体,翻松耙碎相结合的土地耕作制度,推行秸杆还田,改良土壤耕层结构,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六是实施生态农业工程。重点抓好以松嫩堤防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界江(河)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治砂工程等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2000年至2005年,每年要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公顷以上。加强林地、草原和湿地的保护,严禁毁林、毁草开垦,搞好农村能源建设。抓好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工作试点,推动全省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