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的通知[失效]

  五要加快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在改变单一农业结构上实现突破。要把畜牧业发展成为我省的一个大产业、强支柱。稳定猪、鸡,发展牛、羊、鹅,大力扶持绿色畜产品和特色养殖生产,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降低生产成本,搞好畜产品精深加工,尽快把畜牧业建成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2000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61万吨、80万吨、15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5%、6.8%、5.0%,牧业产值131亿元。到2005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到700万吨,牧业产值达到240亿元,占农业产值的40%。渔业,扩大养鱼水面和精养面积,发展名优特新品种,搞好渔业多种经营生产,提高经济效益。2000年,全省养鱼水面发展40万公顷,水产品产量40万吨,渔业产值15亿元。2005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45万公顷,水产品产量60万吨,渔业产值25亿元。林业,以营林为主综合开发利用森林资源。2000年,全省造林面积要完成26.7万公顷,退耕还林面积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2%,实现林业产值22亿元。200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4.7%。200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调整到61.3:4.4:31:3.3,2005年调整到50.3:5.5:40:4.2。
  六要以乡镇企业为支柱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上实现突破。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突出优势、突出特色、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重点围绕农产品加工、运销和开发旅游产品,加快发展乡镇企业。深化实施大豆、玉米“双百万吨工程”,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业,大力开发粮化工业和饲料工业。加快发展农畜产品保鲜加工和运销业、旅游业、农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把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与建设小城镇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好106个省级乡镇工业小区,推动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2000年,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289亿元,营业收入1175亿元,实现利税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5%、13.5%和8.9%。农业和非农产业比重达到43:57。到2005年,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475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925亿元,实现利税100亿元。农业和非农产业比重调整到40:60。
  七要拓宽农村就业领域,在农村经劳动力就业结构上实现突破。要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实际,进一步放活经营主体,鼓励农村中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强化劳务输出的服务和指导,积极组织农民进入国内外劳务市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建筑、运输、商饮、旅游和农村其他服务业,大力发展农村流通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扩大农民就业门路和增收空间。2000年,农村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由目前的83:7:10调整到80:8:12,到2005年调整到65:15:20。
  四、强化推进措施,务求实效
  (一)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一要加快种子工程建设。把实施“种子优质化工程”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首要任务。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产,加快培育、引进、推广农畜优良品种。积极选育、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霜前适期成熟、秋季脱水快、籽粒含水低的粮食优质品种。水稻要推广直链淀粉、胶稠度、蛋白质含量适中的品种;玉米在品种选用上要普遍退回半个到一个积温带,重点推广高淀粉、高赖氨酸、硬粒和半硬粒型后期脱水快的品种;大豆重点推广高蛋白、高脂肪专用品种;小麦重点推广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高的优质专用品种。努力提高种子的精选加工率、包衣率、统供率。要强化种子的检验和质量监督,严把质量关。畜牧业要加强优良畜禽品种引进和改良,实行良种良法结合。生猪生产以推广三元杂交为主。肉牛生产普及夏洛来、西门塔尔和利木赞等优良品种。奶牛生产全面采用冻精配种,加强后天培育和科学管理,尽快提高单产。羊类生产要大力发展优质肉羊和绒山羊品种。积极发展大鹅和优质毛皮动物生产。二要加快农业技术升级。大力开发和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降耗增效技术和以生物措施为重点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积极推进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坚持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继续抓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建设,使科技工作更好地为结构调整服务。2000年,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5.5%,2005年,争取达到50%。三要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坚持抓好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吸纳科技的能力。2000年要培训550万人次以上,实现每15个农户有1名获“绿色证书”农民的目标。
  (二)实施龙头牵动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扶强龙头企业。省里要重点扶持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龙头企业,各地也要抓好这项工作。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区域布局,通过改造提高一批有希望的,搞活一批有潜力的,挂靠一批外地的,引进一批国外的,发展一批非国有的等途径,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牵动能力,尽快形成群龙齐舞的局面。积极支持发展集体、私营、股份、合资、外商独资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一批高技术、高起点、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和流通商贸型的龙头企业。要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增强其技术、产品、市场开发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实施名牌战略。围绕龙头企业发展名牌产品,推动存量资产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聚集,在培育、宣传、保护、壮大名牌上下功夫,构建我省农产品名牌优势,充分发挥名牌的辐射带动效应。三是加强基地建设。要按照相动集中、合理布局的原则,在继续抓好6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新建40个绿色食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地上规模、上水平。四是完善运行机制。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通过契约联结、服务联结、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建立和完善产业内部各环节互利互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