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的通知[失效]

  (四)养殖业。
  1.奶牛。我省是全国最大的奶牛生产基地,乳制品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开发潜力大。要充分发挥这一产业优势,扩大规模,提高单产,开拓市场,搞好精深加工,把奶牛业发展成为我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
  2.羊。羊肉需求旺盛,肉羊生产效益比较好。我省是羊肉消费大省,省内供不应求。今后要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的肉用羊、绒山羊生产,使养羊业实现新的跨跃。
  3.鹅。鹅是近年来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一个养殖品种,鹅绒、鹅肉市场需求旺盛,效益比较好。我省生产的鹅多销往南方地区,供不应求。今后要以引进良种为核心,采取种草养鹅的生产模式,尽快把鹅生产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4.肉牛。近年来在多数农产品价值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牛肉价格比较坚挺,说明肉牛生产开发的潜力比较大。国产牛肉之所以不能打入西方国家牛肉市场,主要是因为质量和卫生防疫不符合要求。因此,尽快提高牛肉质量是我省肉牛业发展的关键。今后,要以普及良种、加快改良、推广先进饲养技术为主要措施,大力提高优质品种和高档牛肉比重,到2010年达到总产量的2/3左右,把出栏率提高到30%这一合理水平,提高肉牛业的市场竞争力。
  5.猪。猪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明显的价格优势。近年来我省生猪生产发展很快,已开始外销。今后要发挥饲料生产优势,抓住品种改良、科学饲养、规模经营、卫生防疫加工贮运等关键环节,发展生猪生产,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6.其他家禽。因在国际上无价格优势,应以提高品种和单产为主,努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特种珍禽养殖应视市场情况适当发展。
  7.水产品。目前国内淡水养殖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有利于出口。我省淡水养殖要在原有鲤、草、鲢、鳙等几大品种的基础上,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
  (五)山产品。
  我省山产品资源丰富,山野菜、山野果、食用菌遍布全省林区,其中蕨菜、薇菜为我省传统出口商品。今后要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搞好山产品家庭种养和采集,大力发展山产品生产。
  上述大宗农产品优势和劣势是就全省作出的分析,各地情况不同,农产品优势和劣势的表现也不尽一致,特别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农产品优势和劣势也将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和市场变化,对大宗农产品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科学分析,对结构调整的方向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是简单地多种点什么、少种点什么的问题,也不是一般的适应性调整,而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实质是市场对农业资源的一次再配置,是生产者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在市场中的一次再定位。为此,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牵动,以小城镇为载体,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总体规划,突出重点,立体运作,配套推进,经过3年--5年的努力,切实把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优,主导产业调强,运行机制调活,经济效益调高,构建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新优势,为建设农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二)遵循的原则。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把握五项原则:一要坚持市场取向。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避免盲目性和趋同性。二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把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着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三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四要坚持群众自愿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用政策和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怎样调整,调整什么,都由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生产经营水平作出选择,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五要坚持措施配套。坚持把种、养、加、销,科、工、贸、农,城乡联系起来,通盘考虑,配套实施,务求实效。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