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要加快现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抓好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的粮食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农作物良种推广配套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百万牛羊工程综合配套养殖技术;农机节本增效技术;农副产品保鲜、贮运、深加工技术;机械化收、种、还田综合配套等技术的推广。引进一批农作物和畜禽优良品种进行推广,抓好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到2000年,使我市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积达80%以上,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小麦种子包衣占统供种子面积的90%,玉米占100%;“温饱工程”面积达到10万亩。促进农科教结合,稳定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到2000年,90%以上的农村基层干部和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普及型科技培训。(责任单位:市科委、市农经委、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及各区、县人民政府。)
(五)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促进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科研、开发、生产、市场紧密结合的科技体系。出台《西安市深化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抓好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原则,到2000年,使市属20家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转机改制,走上按市场机制运行,面向经济建设、自主发展的道路。引导驻市科技力量以多种方式进入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要围绕产品,面向市场,加强实用技术研究与推广,促进更多的实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责任单位:市科委、市体改委、市经委。)
(六)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21世纪议程》,加强对人口、环境、资源、医药卫生等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依靠科技进步,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市计委、市计生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
(七)切实增加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调动全社会资金增加对科技的投入。要根据科技部国科发政字〔1997〕026号文《
“九五”期间科教兴市工作要点》和国科发政字〔1997〕290号文印发的《科教兴市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加快建立市科技发展基金,从1999年起,每年筹集1000万元,专项用于资助青年科技人才创业。1999年,采取市财政专项拨款、科技三项费回收使用、高新区和企业投入等多种筹资方式解决。从2000年起,市科技三项费回收部分全部纳入市科技发展基金。
企业要不断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到2000年企业用于科技投入的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5%以上,科技先导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占3%以上。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大科技贷款额度,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每年科技贷款的增加额度占当年贷款增加额的10%以上。鼓励和支持创办各类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企业产权交易的试点工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委、高新区管委会、人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及各区、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