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实行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为中部地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兴办农产品和资源加工项目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生产项目。鼓励发达地区的大企业兼并、收购、承包、租赁、委托运营中部地区的中小企业。
15、加快发展旅游业。中部地区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保存较完好的热带雨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与沿海市县的旅游业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抓紧组织编制中部区域旅游规划,突出生态景观、黎苗风情、温泉疗养、登山漂流、观光农业等主题,重点开发通什五指山、保亭七仙岭、琼中百花岭、定安南丽湖等景区。围绕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中部地区的商业和饮食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五、科技教育和社会文明
16、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从中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推广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热带农业集约化种养、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保鲜储运加工、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先进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种子种苗工程。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转换机制,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和科技下乡活动,组织科技专家团下乡进行巡回科技指导,加强对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争2--3年内使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培养出一批乡土生产经营人才和能工巧匠。加大对中部地区的科技投入,因地制宜地在中部地区各市县安排科技示范项目。
17、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中部地区的教育事业,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进一步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成果。着重抓好贫困乡镇的义务教育,切实解决适龄儿童的辍学问题。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从中部地区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增加热带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实用型人才。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集中有限的财力、师资力量办好一批示范中学和中心小学。积极发展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
大力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办好各类高等中等专业学校。逐年增加对中部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省属大中专学校录取中部地区学生时,除了执行现有的照顾政策外,应划出一定的指标用于录用定向培养的学生。积极推广“9+1”的办学方式。“小康班”招生要向中部地区倾斜,增加招收中部地区学生人数。除省级办“小康班”外,每个市县也要举办相应的“小康班”,每个乡镇要努力办好自己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进一步加强中部地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生活和住房困难,稳定教师队伍。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中部地区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校长的培训。结合“百强扶弱”计划,定期组织海口等地优秀教师轮流到中部地区搞好“传、帮、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