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
发展小城镇,不仅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而且有利于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拓宽城乡市场,培育新兴产业,优化国民经济整体结构,是一个具有全局意见的大战略。要坚持小城镇规划建设原则,切实搞好小城镇规划。2000年底前,在完成区县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中心镇的总体规划、镇区及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一般建制镇(乡)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成重点行政村实施规划编制工作。集中建设好以卫星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的郊区城镇体系,努力把中心镇建成经济发达、居民富裕、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使郊区城市化水平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坚持小城镇建设与郊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原则,从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出发,对小城镇进行功能定位,培育小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民建公助,主要依靠社会建设小城镇的多元化投资建设体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企业、个人及外商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鼓励农民个人、城市居民、社会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私营工商企业主到小城镇购买住房、带资建房、合作建房;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用事业。市政府每年将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支持小城镇的非经营性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各区县政府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以投资、贴息等方式,重点扶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稳妥地进行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聚集。
五、继续搞好水利富民综合开发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水利富民综合开发对改变山区生产条件和落后面貌,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了显著作用。以“五小”工程为代表的山区集雨工程和节水灌溉,在克服山区十年九旱、根本改变山区生产条件的唯一出路。所以,这条路必须坚持走下去。以水利工程带动的山区综合开发,必须以确立当地的主导产业为目标,这是山区脱贫致富不可逾越的基本条件。今年,山区各区县要在培育主导产业上下功夫。要大力发展畜牧业,跳出传统的饲养方式,走舍饲和科学养殖综合的路子,向专业化和规模化迈进。要大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提高社会化、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发展生产。要落实鼓励山区农民开发建设的具体政策,今年,“五小”工程对农户的补贴政策已转移到区县。七个山区区县对那些符合规划、农民自愿兴建的“五小”工程包括集雨工程,要积极予以扶持,要按照九项政策规定予以奖励,市、区县两级都要落实以奖代补的政策,调动和保护山区农民投资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