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十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推进多种所有制形式办学试点,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体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可依法独立投资办学,也可多种形式合资办学、合作办学。在保证学校产权明晰、国有资产增值的前提下,积极进行公办学校改制的试点。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通过吸纳社会资金以“公有民办”形式试办二级学院。采取措施,吸引国内外资金来川捐资助学或投资办学,积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
  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民办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积极扶持。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可根据生均培养成本确定;民办学校建校征地,依照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使用国有土地可按公益事业用地以划拨方式取得,并减、免有关建设配套费用。同时,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引导,建立民办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和经费使用情况审计制度。
  (十五)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继续完善基础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加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经费、教师管理和校长任免等方面的管理权限。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布局结构调整步伐,坚持“调整、共建、合并、合作”的方针,按照《四川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整体规划方案》要求,打破条块分割,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一批地方性综合大学、多科性学院以及一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举办社区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按照《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落实学校在招生、专业设置、教育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对外交流、内部人事和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使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同时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监督和办学质量检查,逐步建立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及评价体系。
  (十六)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改革现行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引导,积极探索企业化经营管理学校后勤工作的模式和路子,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社会承办、学校选择的满足学校办学需要的、社会化的后勤第三产业和社会区服务体系。
  (十七)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提高教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围绕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科技攻关,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强产学研结合,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体、转让技术、提供科技服务、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企业到高校建立研究中心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组建以高校为依托的高科技产业集团,鼓励高校师生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结合高校实际,建立高校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保障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校办产业,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加教育造血功能。大力实施农科教结合、经科教结合,加强各类教育的统筹,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使教育更好地为四川经济建设服务。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