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震灾害。我省是全国地震灾害频发且震害严重的省份之一。由于我省地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构造运动强烈而导致地震频繁发生。据记载,公元886--1998年,全省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446次,其中6-8级以上109次,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特别是1970-1998年的28年间,发生6级以上地震25次,7级以上8次,造成人员死亡19280人,受伤5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亿元。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我省是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全省128个县市中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属常发性灾害。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大、中、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点20多万处,有一定危害的8000多处。目前崩塌、滑坡、泥石流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每年约增加1000处;全省有35个县市政府所在地直接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危害,原碧江县因此撤销了县制,元阳等5县的县城已搬迁易地重建;有130多个乡镇所在地、近3000个自然村、约100万人口及150余个大中型厂矿、350公里铁路、2400公里干线公路、1000座水库和部分电站受崩塌、滑坡、泥石流危害或严重威胁。建国以来,全省因崩塌、滑坡、泥石流造成人员死亡8500多人,10万亩以上农田沙石化难以复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
(四)生物灾害。我省的立体气候决定了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病虫草鼠害发生的复杂性,对农业、林业构成了严重危害。全省约有2200余种病虫草鼠害,常年发生并造成危害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有60余种。1996--1998年,每年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11000万亩(次),防治12000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8-10亿公斤,防治后仍造成粮食损失5-8亿公斤,森林病虫鼠害发生面积约200万亩。
(五)森林火灾。1950年以来,全省共发生森林水灾13万多起,人员死亡647人,伤1759人,烧毁森林面积850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5亿多元。近几年来,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近3000起,烧毁森林面积近200万亩。
二、减灾工作基本情况
建国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减灾工作,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了因灾死亡人数,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防灾减灾工作已成为全省各级政府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领导,坚持不懈地抓好减灾工作,基本形成了政府主管、部门分工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局面。
(二)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减灾方针。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我省始终把预防作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完善防灾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防灾能力。在抗灾救灾中,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自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方针,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九十年代以来,在灾区群众生产自救的同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省、地、县逐步加大了救灾工作力度和救灾资金、物资等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