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要统筹规划,合理调整教育结构,抓好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扩招工作,缓解升学压力,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要改革中小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减少课程门类,按规划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建设。要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施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采取坚决措施,标本兼治,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管理教学用书,严格限制作业量,严格控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禁止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禁止擅自举办各种竞赛活动,禁止进行有偿性的收费补课。要注意处理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与培训学生顽强意志、刻苦学习精神的关系。
8.强化师德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订和贯彻《教师行为规范》,普遍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搞好师德、师风监督检查,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深化中小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教职工实行考核制、聘任制,优胜劣汰,把品德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者清理出教师队伍。要制订规划,搞好以提高师德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中心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9.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争取学生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学校要实行校务公开,主动接受家长监督。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实行对家长开放日制度,吸收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工作。要建立教师家访制度,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共同教育、培养好每一个学生。
10.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推广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要引导家长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尊重子女,注意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和教育子女。家长要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实践和家务劳动,培养子女的自强、自立精神,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四、全社会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