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教育与经济的结合,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2.坚持“三教统筹”,推行农科教、经科教结合,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全面推广邵阳市坚持职业教育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经验,切实办好县乡职业学校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素质。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实行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相结合,加强生产实习基地建设。
23.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坚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教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协调制订相应政策,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良好风气。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各种所有制企业都应当重视职工教育和培训,切实加强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努力办好现有的各级各类职工培训中心。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培训中心的管理,充分发挥其培训作用。
24.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政策,推进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加强高新科技研究和开发,促进高等学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直接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成为发展湖南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大力扶植高等学校发展科技产业,创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努力办好岳麓山大学科技园区,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新材料和软件开发基地建设中的作用,逐步形成以高等学校为主要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六、适应素质教育需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25.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把加强师德教育摆在首位,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激励竞争,依法管理,使教师队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6.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必须做到: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具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每一个教师都要以高尚的师德形象影响和教育学生,赢得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对教师职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