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要尊重自然规律,凭借区域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要进一步深化对市情、县情的认识,用市场的需求来审视现有的农业结构,真正从实际出发,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强项。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海洋渔业,建设海洋经济带;平原地区大力发展冬季瓜菜和名特优新稀水果;中部山区重点发展养牛业和特色瓜果菜;丘陵地区重点发展高效热带经济作物。培育特色经济,还要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培育龙头企业,抓好基地建设。要实施名牌战略,培育支柱产业、特产品,从而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要从良种良苗入手,增强特色农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推动热带市郊和农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要发展精品农业。适应市场对热带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要,注重精品和名牌效应,争创农产品季节和品牌双重优势。要继续做好农产品评估工作,拓展评优范围,逐步制定完善推进精品和名牌农产品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下大力气改善包装,提高知名度。
(三)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
要抓好种子工程。种子、种苗作为一种科技载体,对农业增产增效作用极大。要以良种更新为切入点,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要加快建设在建的海淡水养殖、瓜菜、香蕉、杨桃等种苗改良场。要在海口地区建立省生物基因工程中心,培育高科技含量的优质花卉、水果和林木种苗。要在中部地区建设种牛品种改良场,促进中部养牛的快速发展。要加强省、市县二级种猪场建设,并根据种养业的需要,每年建设若干个品种改良场,逐步形成合理分工、各具特色、服务功能齐全的良种良苗引进、试验、繁育和推广体系。
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继续组织实施百项农业新技术项目。围绕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大力推广运用热带生物技术、良种良苗培育技术、高效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以农业科研院所为依托,加快建设“海南省热带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创办热带农业农科教结合试验基地;引进以色列先进技术,创办海南现代农业试验园,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继续加强农村科技推广网络建设,稳定农村科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实用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要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继续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组织实施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开展“9+1”教育改革,办好“小康班”,使农业实用技术进入千家万户,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深化农业科技教育体制改革,优化组合科研教育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推广机构转为科技企业,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形成生产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机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