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委福建省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意见的通知

  (五十二)落实科教兴省战略,必须切实把教育投资作为基础性的投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从今年起至2005年,提高省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年平均提高不低于1.6个百分点,其中前5年分别按不低于1、1.5、1.7、1.8、2个百分点安排。省本级财政7年累计新增教育投入约30.53亿元。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决定》中确定的支持和资助的教育项目。“十五”期间,省级预算内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年递增达12%,每年另新增800万科教重点项目建设资金,5年共增加4000万,其中教育部分主要用于省属高校扩大规模,地市教育薄弱环节的引导性投资等。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已出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各项法规和政策,比照省里的做法,制定增加教育投入的具体实施意见,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根据本地实际,切实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努力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
  省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扶持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
  (五十三)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各级财政的教育拨款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要依法保证财政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各级财政每年超收部分和预算外收入,应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教育预算外收入不得用于低顶财政对教育的预算内投入。
  --依法加强城镇教育附加的征收管理,农村教育费附加实行乡征、县管、乡用,确保足额征收,并由教育行政部门商财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确保完全用于教育。
  --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财政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放开民办学校收费,允许民办学校按生均培养成本确定学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
  --积极支持勤工俭学、校办产业的发展,并继续实行税收减免政策。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集)资助学,企业通过政府机关和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设立的助奖学金、教育基金的捐赠,经审核批准允许在税前列支。个人用于办学的捐资部分可免征个人所得税。鼓励华侨、港澳台同胞、国际友人捐资助学。农村教育集资主要用于农村实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危房改造。
  --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储蓄、教育保险和助学贷款制度,为接受各类教育提供信贷资金。采取银校结合的融资办法,加快高等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采取贴息方式,引导和支持学校通过贷款加快学生公寓、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方式由学校与银行直接联系,或由省教委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向银行贷款。在税费减免、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优先。
  --多渠道筹措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鼓励各地、社会各界设立多种形式的教育基金。
  (五十四)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拨款办法。充分发挥教育拨款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政府的教育拨款主要用于保证义务教育和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各级教育经费预算由教育主管部门编制,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统一划拨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使用。
  进一步完善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政策机制,要把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发放全部收归县级管理。实行学校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普通高校教师工资部分按生师比12:1和生员比6:1核定。
  1999年、2000年两年省里安排专项4000万元,用于加快高校筒子楼建设和危房的改造,争取到2000年基本解决高校青年教师住房困难。
  十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五十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
  (五十六)各级各类学校要更加重视、规范和完善德育工作,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传统教育,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规划各阶段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要注重基础、强化实践,发挥全省高校优秀学生骨干实践培训基地的辐射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以及关工委等组织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纪念设施,教育基地的功能,建构起小、中、大学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系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