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委福建省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意见的通知

  十、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三十五)建立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现代远程教育,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必须在原有函授、广播电视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形成普通高校、广播电视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以各自优势参与的现代远程教育格局,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三十六)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及我省已有的通讯资源,扩大教育科研网在我省的传输容量和联网规模,建设与中国主干网联接的福建地区网,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建设远程教育中心资源库,大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开展信息化教育实验,到2000年,建成各类省级教育技术实验校180所,力争1000所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化教育;到2005年,各类省级教育技术实验校达600所;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力争3000所中小学能够开展信息化教育活动。
  (三十七)教育部门归口管理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行短期国家支持,长期自力运行的发展策略,制订规划,组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按国际惯例对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运行费用实行优惠,并依法对境外捐赠设备、进口设备的关税给予减免。根据国家规定制定具体政策,确保有线教育电视节目传输畅通。
  (三十八)充分发挥自学考试的优势。进一步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不断扩大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泛的途径。到2005年力争中专、大专、本科三个层次的开考专业总数达到90个,年报考人数达到60万,每年培养毕业生1万人,使我省每万人口中有180人接受自学考试教育。
  十一、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为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做贡献
  (三十九)高等学校要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开发,为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要通过联合、协作等形式,争取到2010年建成10个左右在全国有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我省技术引进、创新和应用推广的重要基地。
  高等学校要发挥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主动与科研院所和企业间建立多种形式、相对稳定的联合、合作,建立联合开发中心或中试、工业性试验基地,鼓励企业或个人到高校建立研究所或工程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技术产品开发中心等,推动高校与企业从立项到投产“一条龙”的全面合作。
  (四十)创办大学科技园区,组建高等学校高新技术企业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福州、厦门地域优势和高校密集的优势,建立大学科技园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逐步把高等学校科技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到园区内,成为有针对性地吸引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国外最新技术成果的窗口。
  (四十一)大力调整高校校办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社会效益。争取用2至3年的时间,采用关、停、并、转等形式,把现有高校校办企业改造为科技型企业,按照行业特点或产品的关联度组建高校产业集团。高等学校要集中力量,按现代企业制度方式,办好1个或若干个资产和产值超5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到2010年,争取全省高校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50亿元。
  (四十二)建立健全高等学校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保障和激励机制。省成立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资助机构,用于资助有重大开发前景的重大科技项目。建立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贷款担保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尽快组建一批专门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对科技成果转让的收益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提取一定比例,按贡献大小分配给有关研制开发人员。建立高校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奖。
  十二、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构建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
  (四十三)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尽快建立福建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通过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关系,逐步建立分级管理、职责分明的办学与管理体制。要制订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争取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四十四)积极推进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进行教育资源战略性重组,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在重点建设好一批为全省服务的高等院校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各个地(市)集中力量调整组建一所主要为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高校或职业技术学院。要加快师范院校层次和布局的调整,把师范教育发展的重点转到以培养中学教师的本科教育和培养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专科教育上。三年内,基本完成三级师范(高师本科、高师专科、中等师范)向二级师范(高师本、专科)过渡的任务。对现有的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干部学校、培训中心等进行优化配置,实行区域或行业资源重组,提高办学效益,逐步提高教育层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