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深化大中专学校就业制度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加快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步废止指令性分配,毕业生分配全部进入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改革社会用人制度,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用人部门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任用人才,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良好风气。
七、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二十八)以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为中心,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坚定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信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教师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的继续教育制度,多形式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引导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与修养,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十九)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调整师范教育布局,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重点加强师范专科,扩大师范本科,建立教师职前培养与职位培训相沟通的一体化师范教育体系。从2000年起,除固原民族师范学校外,其他3所中等师范学校停止招生,转为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对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和电教机构进行合并,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和教研基地。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快培养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和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到2005年,小学和初中教师中具有专科和本科学历的,川区达到50%和60%,山区达到30%和40%,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和重点职业学校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达到5%。高等学校要围绕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优化教师职务结构。到2005年,教授、副教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本科院校达到30-40%,高等专科学校达到20%以上。
(三十)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加强基础学科、重点发展应用学科、有针对性地发展新兴学科的方针,实施“跨世纪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3-5年内,在高校分批选拔100名学科带头人和2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工作条件和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资助,在科研立项、学术访问、住房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设立“黄河学者基金”,对取得重大教学和科研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加强对外教育合作交流,派遣骨干教师到国外大学、国内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作访问学者。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毕业研究生、留学回国人员和高水平教师来我区高校工作,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请高水平专家兼职任教,联合进行科研攻关。
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3年内选拔培养300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其中选拔100名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支持他们开展教学改革试验,巡回讲学,研讨培训等活动,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不搞“终身制”,每3年选评一次。
(三十一)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学校校长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带领和组织的作用。要继续完善和巩固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特级校长”。要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校长的考核和监督机制,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