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以改土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要有计划把25度以上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把5-25度的宜农坡耕地作为今后改田改土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在抓好国家项目的同时,大搞地方自立项目和群众自办工程,加快治理步伐,做到以改促退,以改保退,以改促调,以改保调,确保生态工程和调整优化结构的顺利进行;二要继续抓好冬水田、下湿田的改造。对有水源保证、上水条件较好、土壤条件适宜的地方,通过改造治理,采取“开肠破肚”和“两沟抬田”的办法,改造成能水能旱,能排能灌,变一季为两季、三季,变低产为高产的两季田,实现增产增效;三要狠抓改后综合利用。坚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耕农艺措施相结合,落实好良种、良田、良壤、良制、良法“五良”配套,实现“一改带五改”,确保2000年人平0.5亩高产稳产农田目标任务的实现。
五、狠抓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再上新水平
各地要实施管理好各种项目,切实发挥项目的“龙头”作用。一要推进“种子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种子产业化,强化“三证一照”管理,规范种子市场行为,努力提高种子“四率”(精选加工率、包衣率、标识标牌销售率、统供率),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加强和规范经济作物种子、种苗管理,严禁乱引乱繁乱调;二要加强“植保工程”建设,建设一批重点测报站,完善测报网络;三要努力推进“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力度,依法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发展节水旱作农业。逐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督管理;四要实施好“丰收计划”项目,加大对部、省“丰收计划”的管理和建设力度,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投资方向和重点,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五要加快实施“大豆工程”,总结前几年实施“大豆工程”的经验,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把大豆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六要搞好“沃土计划”。各地要把“沃土计划”纳入工作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重点抓好以秸秆覆盖、双免耕栽培、堆沤腐熟还田为重点的多形式的秸秆还田技术。
六、继续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要下大力气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切实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坚决贯彻中央规定的村集体提留和乡统筹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全面实行凭卡凭据收取款项。实行农村“三乱”专项治理部门责任制,有关部门、单位一律不得向农民转嫁支出负担。坚决查处各种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行为。堵住“三乱”口子,加强农民负担资金管理,把农民不合理负担切实减下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突出抓好农村合作基金会清收借款、资产兑现、筹措资金、人员安排、换证转贷、审计复核工作,千方百计确保股金兑付顺利完成。管好集体资产,推行村务、财务公开,确保农村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