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应调整结构和分流人员,按非营利机构的机制运行和管理,政府以竞争择优方式为其提供项目和经费扶持。
(七)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大力组织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工程。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在企业内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建立企业的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的研究开发机构。企业也可以合同的形式委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项目研究开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申请政府资助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须有明确的产业目标和企业的参与、应用。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切实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技术创新和最新技术产业化提供知识源泉和技术储备。
(八)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构建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成都、绵阳、德阳、自贡、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要加大综合配套改革力度,以“孵化器”为核心,以开发区的软硬件服务设施为支撑,形成较完整的中小企业培育体系。认真办好大学科技园、软件园、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吸引、凝聚优秀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要由重招商引资和基本建设向重招贤引智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转移,由扩大建设项目向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转移,由产业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转移,不断增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省级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于少数不再具备条件、管理不善、成效不大的开发区和企业,经评估审定后取消其资格。
支持高等院校科技园区的发展,培育一批知识密集、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产学研更加紧密地结合。
依托成都、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德阳高科技产业园区,以及优势企业,构建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到2005年,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创利税200亿元,约占成都平原经济圈当年工业总产值的25%左右。
(九)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引导和扶持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积极推进工业技术创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咨询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各种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为企业在技术、人才、信息、投资导向、对外合作、市场营销、管理咨询和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提供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易、技术的评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进一步培育和完善技术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通过竞争,优选一批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科研机构进行试点,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网、科技培训服务网、大型精密仪器共用协作网、实验动物共享共用网等服务网络。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