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农业质量监测。进一步完善我省粮油、食品、农药、肥料、农机、种子、饲料等18个省级质量监督检验站,以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为依托,加快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组建工作,2000年要力争建立起以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骨干,以农副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监测为重点,包括对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农业监测体系。抓好农产品有害物质监测,定期发布全省农产品有害物质水平指标,及时提出预警和防治措施,保护和提高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要加强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产品的管理和监督,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农资市场。
建立农业名牌产品评价体系。尽快出台全省农产品名牌发展战略规划、名牌产品标准和评定办法,每年筛选认定一批名牌农产品,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2000年,全省60%的主要农产品质量要达到国家标准;主要农产品的卫生指标及农药残留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力争培育80个省级名牌农产品。
(七)加快农业开放与联合
继续实施“两环开放带动”战略,扩大农业对内对外开放与联合,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一是多形式、多渠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以抢占国内外市场为目标,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合资合作企业。省直有关部门要筛选一批对全省农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积极争取世行、亚行、国际粮农组织、双边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重点抓好农作物优种、奶类、肉牛、种猪、果品、水产品养殖项目以及加工项目的招商引资。加强与国外大公司、大财团、大企业的合作,鼓励外商投资特色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项目,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二是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巩固和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发展深加工,提高质量,增加出口数量。在增加出口货源的基础上,积极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抢占国际市场,增强创汇能力。三是以京、津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内开放。围绕服务京、津,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建立肉、蛋、奶、果、菜、花供应基地,当好京津的“菜篮子”和后花园。四是扩大内外交流。要定期组织河北省农产品国际展示展销博览会,不断扩大我省农产品的知名度。要及时掌握国内外信息,把握农业生产和市场动态,大力引进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有计划地选派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国外培训,开展人才和技术交流。
(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要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国债资金、农业开发投资、预算内农业基建投资、世行贷款、亚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以及社会上大户投资等资金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作用,认真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植树种草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改造中低产田,加快不同类型区的高产稳产田建设步伐,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各级政府都要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在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严禁在基本农田上建设非农永久性设施,确保稳定并不断提高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九)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鼓励和支持优质、高效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一是认真实行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按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要进一步拉开品质和等级差价,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劣质品种,要大幅度调低保护价,并逐步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放开棉花收购价格,坚持优质优价。二是继续执行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规范养殖业生产税费管理,坚决制止违反现行税收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向农民乱收、摊派税费。三是继续实行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重点特色产业项目的各项优惠政策。经省粮食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可以直接收购自用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