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意见

  (三)畜牧业。要把畜牧业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按照“巩固提高牧区、大力发展“农区”的方针,大力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加快实现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的历史性跨越。近期要积极发展羊牛兔,稳步发展蛋禽,主攻生猪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奶牛发展步伐,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优化区域布局。坝上高原区要大力发展人工种草,改良草场,推广暖棚舍饲技术,建设肉羊、细毛羊生产基地和母牛繁育基地;山地丘陵区要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突出发展羊、牛、兔等草食畜禽,建设绒山羊生产基地和母牛繁育基地;山前平原农区重点发展鸡、猪和肉牛育肥,大力兴建各类畜产品商品基地,把粮食主产区同时建成畜产品生产基地;黑龙港流域要积极发展苜蓿等优质牧草,重点发展舍饲羊牛;大中城市周边地区要围绕市民菜篮子工程建设,重点发展奶牛及乳品生产和加工,建设城市奶源基地。
  调整产品结构。养猪业要切实加大品种改良力度,重点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瘦肉型猪出栏比例2000年要提高到35%以上,2005年达到50%以上。蛋鸡业要积极开拓扩大市场、稳步扩大饲养规模,引进蛋鸡优良品种,提高产蛋率和产品质量,发展深加工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肉鸡生产要提高饲养水平,壮大龙头,降低药残。积极开发适合我国消费习惯的奶制品,促进奶牛业的发展。大力搞好羊、牛、兔等品种改良,在引进国内外优良种畜(禽)的同时,切实加快市、县、乡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000年全省猪、鸡、牛、羊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4%、94%、77%、65%。
  抓好畜禽保护工程,开展畜禽新病疫的病源调查,实施综合防治,搞好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提高畜禽病疫防治水平。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发展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四)渔业。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业。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实施海洋牧场计划,建立一批海水增养殖基地,把部分海洋捕捞人员转移到海水增养殖方面来。2000年养殖和捕捞产量的比例由目前的46.9∶53.1调整到50∶50。调整养殖结构,控制大宗滞销常规品种,重点压缩吃食性品种,发展节水、节粮、草食性、滤食性品种及名特优规模养殖。海水养殖要稳虾增贝、突破名贵,重点发展贝类养殖,2000年养殖产量中名特优新品种的比例要提高到30%。调整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加速推广工厂化养殖,提高集约化养殖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发展生态渔业,继续实施稻渔工程和大水面资源增殖,积极开展多品种混养、套养、双茬养殖,努力提高养殖水体利用率。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水产品附加值,水产加工产值(含鲜活)占渔业产值的比重2000年达到30%,2005年达到50%。
  三、政策措施
  (一)稳定政策,深化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农村工作十条方针,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建立在一个稳定的农村政策基础之上;同时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期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等三大制度。要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确保农村稳定。继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农村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加速市场培育,完善市场功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鼓励和支持发展以农民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搞好集体资源开发,增强服务功能。在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步伐。严格执行“农民上缴的提留统筹费一定三年不变”的规定,逐步改革农村税
费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