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调整产业结构总的指导方针是: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依靠体制和技术创新,发挥特色,突出优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优”第一产业,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主线,调“强”第二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扩大就业和搞活流通为重点,调“快”第三产业,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这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工业,调整目标是提高竞争力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框架
(4)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省经济已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人均GDP突破500万美元,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1978至1990年,我省三次产业在GDP中一直是“一、二、三”的排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大体保持各占1/3的格局。“八五”以来,经济增长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次产业排序转变为“二、三、一”,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急剧下降到10%左右,而工建筑业、服务业的贡献率则分别上升至52%和38%左右。预计未来相当一个时期,工业和服务业主导经济增长的格局不会改变。
我省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空间。目前农业和服务业发展所需投入中,近40%来自工业;生产万元工业增加值可分别为农业和服务业创造约2000元和3000元的直接需求。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产业间这种以工业为核心的相互联系将进一步加强。
因此,我省将把工业作为这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调整过程中要树立以调整促发展,以发展带调整的动态调整观念,克服一劳永逸思想,并注意建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健全机制。
(5)调整我省工业结构要坚持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方针,以突破技术和体制“瓶颈”入手,走技术创新和集约经营的路子,达到结构优化升级,显著增强我省工业、以至整个经济竞争力的目的。
调整的总体目标是: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改变以扩张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为主导的增长格局;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消除我省工业的主要结构性矛盾;改造并培育主导经济快速发展的群体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和完善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框架。
到“十五”末,三次产业结构由目前的22∶46∶32调整为17∶48∶35,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50%左右;主要产业的生产集中度、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明显提高,竞争力增强;群体支柱产业初具规模;消除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因素,建立起以产业政策为中心、协调配套的经济调控体系;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35%左右,城市化水平力争达到27-28%;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框架。
三、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调“优”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