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速林业产业化建设
1、大力培植主导产业。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木材和经济林产品加工业,建设一批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2、培育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以商丘桐木制品有限公司、兰桐集团等为龙头的木制品业;以西峡中密度板厂、河南省人造板厂等为龙头的人造板加工业;以信阳板栗和新县银杏、三门峡苹果、西峡猕猴桃、镇平杜仲、内黄大枣、卢氏核桃加工开发等为龙头的果品加工业和木本药材制药业。
3、强化森林经营管理。合理划分生态公益性林业用地和商品性林业用地,对现有林划分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实施分类经营,进行集约化管理,定向培育。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
4、搞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山区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4.3%,全省34个贫困县中,有21个在山区。按照“改土、治水、植树、修路、通电”的十字方针,实行综合治理,优先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林果业及加工业,实现绿山富民。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坚持科教兴林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认真实施中国林业新科技革命规划,建立符合省情、林情的林业科技运行机制,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林业科技创新队伍,建设一批林业科技创新基地,加大“良种快繁”、“产业增效”、“生态建设”和“提高林地生产力”等技术成果的推广力度。高度重视林业教育,办好各类林业学校,积极推行“林业绿色证书”制度,大力开展关键岗位人员培训,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的林业教育培训体系。到2010年,全省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科技成果在适宜地区的推广覆盖面积达到70%,科技成果在适宜地区的推广覆盖面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二)落实林业政策,深化林业改革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林业政策,搞好林权证发放和林地承包工作,林地承包使用权50年不变。按照国家颁发的《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进一步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公益林由各级政府通过财政统筹解决资金,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和管理;商品林以市场为导向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家给予必要扶持。加大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推广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促进林权、经营权的合理流动,加快荒山荒地绿化步伐。建立与产权关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逐步推行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形成国有林业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授权分级管理和分口监督,林业企、事业单位自主经营的体制。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林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