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有效抗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尚未形成。平原地区农田网稳定性较差,通道绿化、城郊绿化刚刚起步。
(五)林业投资与需求矛盾突出。1990年以来,预算内林业投资总量逐年有所增加,但与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
二、今后我省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再造山川秀美的中州大地为总目标,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以科技为先导,坚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国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工程建设,实施分类经营,突出质量效益,提高整体水平,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1、2000年-2010年目标和任务
--新增有林地面积58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
--活力木蓄积量增加1.7亿立方米;
--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85%以上;
--防沙治沙5.3万公顷,流动半流动沙丘(地)基本上造林固定;
--退耕还林17.4万公顷(16度以上的坡耕地);
--自然保护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到2.1%;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6万公顷;
--城市绿化率达到35%;
--铁路和干线公路绿化率达到85%;
--累计林业育苗14万公顷;
--木材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果品总量产35亿公斤,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商品果率达到90%以上;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果及加工业收入占20%以上,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果及加工业收入占35%以上。
2、2011-2030年目标和任务
--新增有林地面积50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
--活力木蓄积量增加到3.5亿立方米;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万公顷;
--改造低效林73.3万公顷;
--果品产量50亿公斤,其中:鲜果产量30亿公斤,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商品果率达到95%以上;
--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果及加工业收入占30%以上,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果和加工业收入占40%以上;
--宜林荒山荒地和铁路、干线公路基本上实现造林绿化,森林资源分布比较合理,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流动、半流动沙丘全部被固定,平原地区建成高标准、多功能、高效益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在全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林业生态环境、林产品有效供给体系。
3、2031年-2050年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