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条 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服务和港口业务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持经审验的有效证照,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二)不得垄断客货源、强行代办服务以及超标准收取服务费用;
(三)按规定纳税并代收代缴由货主缴纳的有关港口费用;
(四)使用国家和省规定的运输票据;
(五)船舶排污不得超过规定标准。
第二十二条 旅客运输船舶应当按照规定悬挂航线标志、票价表,并按照批准的航线、班次、始发时间、停靠点航行。确需取消或者变更批准的航线、班次、始发时间、停靠点的,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在取消或者变更十五日前在有关站、点进行公告。因不可抗力需临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除外。
禁止非法转让航线经营权。
第二十三条 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服务和港口业务的经营者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和设施的管理,维护运输秩序,为旅客、货主提供安全、文明、舒适的环境。禁止刁难、敲诈、欺骗旅客和货主。
第二十四条 因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服务或者港口业务经营者的责任,造成旅客漏乘、误乘的,应当及时处理,设法将旅客送往目的地;造成旅客人身伤害或者货物误发、丢失、损坏、灭失、运输延误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二十五条 防汛、抢险、救灾、军事需要的物资以及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物资需要通过水路运输的,承运人和港口业务经营者必须完成所承担的运输造成的损失,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二十六条 船舶买卖、租赁应当接受有关水路交通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无有效证件的船舶,不得买卖、租赁。
第二十七条 船舶设计单位、船舶修造企业应当具备国家和省规定的船舶设计或者修造资质条件,不具备条件的不得从事船舶设计、修造。
船舶以及船用产品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申请检验。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航行或者使用。
第四章 交通安全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辖区水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