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采取技术复合、设备改造、产品嫁接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工业智能技术、高效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技术的优化升级的步伐。全省大中型企业流程式工艺生产线、工业窑炉加速实现计算机控制,制造业和工程设计行业80%以上采用CAD技术,7-10家工业企业实施CIMS工程。
4、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工程。围绕创名牌产品、知名企业,培育和扶持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的民营科技企业(集团),建设10个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民营科技产业园区。全省民营科技企业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00亿元,超亿元的企业达到60家,超5亿元的5家,超10亿元的2家。
5、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程。精心筛选20项对工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多方面力量抓好转化。抓好8个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成果推广和试验示范工作。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率显著提高。
6、技术创新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带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稳住和培养我省骨干科研队伍;完善设施管理,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管理机制。全省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达到20个,逐步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开发基地。
二、深化改革,加速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大中型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创新战略,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企业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办技术开发机构。到2005年,全省所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都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其中经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0家,省认定的达到60家;70%以上的企业技术开发机构要有专门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稳定的研究开发投入、必要的试验手段及条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创新成果。
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都要培育一个具有当代最先进技术、产品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标志性企业,带动行业技术水平实现新的跨越。
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从2000年起,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达到5%,大中型企业提高到2-3%,一般企业不低于1.5%。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考核。经财税部门审批,高新技术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当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为此所购置的关键设备、测试仪器的费用,可全额在成本中列支。
用足用好国家减免进口先进技术与设备关税、技改项目使用国产设备投资抵扣所得税、技术开发费超增长部分抵扣所得税和省新产品开发按增值税金额的25%返还企业、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招标和专家评估,采取贷款贴息方式,重点支持共性、关键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开发。每年组织开发对全省经济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重大新产品100项,积极培育在全国占有技术和市场明显优势的强项产品。
加强技术业务培训,造就高素质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通过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和到国外深造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增强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决策能力,促进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企业职工的岗位技能。企业要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