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努力把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1 ̄2所省属工科院校办成国内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大学。
(五)实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把高校建成知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积极推进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孕育和形成一批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办一批产学研结合的现代科技企业,组建若干个以高校为依托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并争取使之成为上市公司。
--以高校为主体,通过产学研合作,在高校建立若干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等技术集成与扩散示范基地,以及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科技胚胎企业,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六)实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程
--切实加强各级政府对职教发展的统筹和领导,增强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阶段各类教育的调控力度,促进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结合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中后的职业教育,经过3 ̄5年努力,全省新建、扩建一批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比例。
--淡化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隶属关系和彼此界限,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方式,重点建设一批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积极构建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
--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的招生、教学制度改革,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中等职业学校可以自主确定发展规模。合格的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在本省内跨地区招生,重点职业学校可以按有关规定跨省招生。允许面向农业、为农服务的中等职业学校或专业免试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各类职业学校要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沟通,建立开放的、弹性的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
--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控制,全面落实“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充分依托现有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组织各类职业学校积极参与劳动预备制培训。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坚持多渠道筹措并合理使用职业教育经费。
(七)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程
--坚持“三教统筹”,大力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使丰收、星火、燎原计划和各类科教兴农项目有机衔接、协调运作,逐步形成科教与农村经济紧密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