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
--在实施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同时,制定和实施“皖江学者计划”。2005年前后,引进和造就10名左右优秀学术带头人,领导其所在学科进入国内同学科先进行列,并力争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有关高校优势学科设立15个左右特聘教授岗位,面向国内外招聘优秀中青年学者,并在项目资金、工作条件、奖金分配办法和生活待遇等方面实行特殊政策。
--加快高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2010年前后,分批分级遴选1000名优秀骨干教师、500名学科带头人、300名省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对入选对象实行重点培养、动态管理、跟踪考核,并在科研和成果转化、论文专著出版、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建立访问学者制度。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到国内外一流大学进行研修交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我省讲学、研究或担任客座教授。逐步扩大聘请外籍专家、外籍教师和接受来华留学生的规模。继续贯彻执行鼓励留学人员来皖工作的规定,办好回国留学人员高新技术创业园,为出国留学人员来皖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点建设。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合作,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争取新建一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点。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力争3 ̄5年内,全省高校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明显增加,部分重点高校的比例达到10 ̄15%、一般本科高校达到5 ̄8%,专科学校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也应达到一定的比例。每年评选一批优秀博士生论文并给予奖励。对获得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的博士来我省高校工作的,连续5年配以国家同等力度的科研经费。省设立博士专项经费,用于以上各项工作。
(四)实施重点高校建设工程
--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按照部、院、省共建协议,3年内采取多种形式,落实向中国科技大学的配套投入,支持中国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推进安徽大学“211工程”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使安徽大学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显著提高,并在为全省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开展高层次科学技术研究和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支持合肥工业大学进行以重点学科为核心的项目建设,为滚动进入“211工程”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