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照“转换机制、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以人事、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精简和调整内设机构,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改革分配和奖励制度,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用3-5年时间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进后勤工作社会化、产业化。依法落实学校的法人地位,扩大学校招生、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用人等自主权,促进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完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机制。
12、深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学制改革。小学毕业生全部实行免试、就近升学制度。初中毕业考试由市、县组织实施。改革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办法,为初中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升学选择机会。完善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尽快实施高中学历认定社会化考试。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从2001年起,实施3+X高考科目改革和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机制,为求学者提供多次和多样的选择就学机会。
继续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各级政府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做好协调、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建设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促进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非国有单位和农村、基层单位工作,或自主创业。改革社会用人制度,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积极推进“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任用人才,形成使用人才重素质、重实际能力的良好风气,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立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互相沟通、加快发展的机制,逐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职业技术学院可采取多种方式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经过一定选拔程序可以进入本科高等学校继续学习。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人们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
13、继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城市要调整优化各类教育的规模、结构、布局,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结合。大力发展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为转岗、分流、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使农村教育切实转变到主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培训,使扫除青壮年文盲与农村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