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上述困难、机遇和挑战,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腾飞的高度出发,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今后五到十年,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保障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全方位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智育与德育、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坚持以“两基”为“重中之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高等教育发展;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以振兴教育事业为目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构建与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二)奋斗目标。
未来五到十年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目标是:确保一个重点,构建两大体系,实现三个优化,形成四个机制。即:打好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普九”、扫盲攻坚战,确保“两基”目标的实现。深化教育结构改革,构建起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构建起适应终身教育制度需要的成人教育体系。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实现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的优化,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实现包括科研力量、教师队伍和所培养学生在内的人才素质和结构的优化。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形成决策科学、政令畅通、快捷高效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和改进师资管理工作,以激励竞争为导向,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师资管理运行机制;以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过程为中心,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建立新的质量与效益评价体系,形成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办学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投资多渠道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发展运行机制。在这个总目标下,各类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目标是:
1.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目标。
--到2000年,83个县实现“普初”和达到省颁扫盲标准,60个县实现“两基”;2005年前,全省基本实现“普初”和达到省颁扫盲标准,74个县实现“两基”;2010年,争取全省基本实现“两基”。
--到2010年,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河西地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省建成50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到2000年,4至6周岁幼儿入园率和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35%和60%,2005年达到45%和70%,2010年达到65%和80%。
--到2005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督导评估制度、升学考试制度。并初步形成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2000年,基本完成城市薄弱学校改造和建设;2010年,全省基本完成薄弱学校的改造和建设。
2.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目标。
--普通高等教育规模2000年达到7.4万人,年招生2.7万人;2005年达到11.5万人,年招生4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2000年达到7000人;2005年达到10000人。成人高等教育规模2000年达到4万人,2005年达到4.5万人。研究生招生规模2000年达到1100人,2005年达到2000年。
--到2000年,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方案》中的近期任务。2005年前,实现整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