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十项重点整改工作是: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国企改革、科教兴省战略、改善投资环境、树立政府形象、“双千亿”项目配套资金、整顿楼堂馆所、改进机关作风和克服形式主义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顿村培训中心、运城渗灌及引黄工程。
(一)关于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省人民政府领导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和省内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对我省“十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提出了初步设想,即: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结构调整为主导,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为手段,紧扣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归位”和市场主体“到位”这两个重点,实现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有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实力的特色经济。目前,已形成初稿,省人民政府初步安排本月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然后报告省委研究。
此项工作由薛军副省长负责,王虎胜副主任协助,省计委承办。
(二)关于调整经济结构问题。
10月底,省人民政府在运城召开了全省调整经济结构工作会议。会议集中研究了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我省跨世纪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方针,即:坚持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导向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为突破口,大力扶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突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造山西优势,提高山西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调整经济结构的三原则:一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尤其要解决好国有资产集中和退出的问题,该进的领域要早进、快进、进好;该退的领域要早退、快退、退好。二是优先调整产品结构的原则,大力开发和培育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产品。三是坚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原则,着重培育那些技术起点高、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强和扩张性强,具有带动作用的产品和产业。《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一增三优”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修改后,尽快下发执行。文件下发后,关键要抓好落实工作。
此项工作由杨志明副省长负责,刘作舟副秘书长协助,省调产办承办。
(三)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解决我省国企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省人民政府责成省经贸委正在着手制定《构建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体系的建议》、《山西省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实施意见》、《山西省国有企业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意见》、《山西省国有企业经营者队伍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国有工业企业战略性重组的初步意见》。近期要继续抓好省委、省人民政府制定的我省国有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375”攻坚计划,即用三年时间使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70%实现盈利,省定34户优势企业实现利税占到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70%,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达到70%,重点实施扭亏脱困、扶优扶强、市场营销、减员增效和放小帮小五项攻坚工程。采取有效措施,使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
10月8日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国企改革与发展调查动员会,抽调10个部门的62位厅、处级干部组成调查组,分7个专题进行调研。通过20天的调研,提出40条有突破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分管副省长听取了汇报,正在形成山西省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