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商品林业基地。
在立地条件好,对生态环境不构成显著影响的地区,以改造现有低产林为重点,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名特优新经济林等商品林业,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组织生产,实行定向培育,集约化经营,着力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规划用五年时间,建成集约经营的商品林业基地1010万亩,同时抓好2000万亩中幼林抚育间伐。建设重点有五项:
1.用材林基地建设250万亩。其中新造172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152.5万亩,工业原料林13.5万亩,大径级珍贵用材林6万亩),改造78万亩(现有天然林改造成大径级珍贵用材林41万亩,现有人工林改造成速生丰产林27万亩。
2.竹林基地建设400万亩。其中新造高标准竹林50万亩,改造低产竹林350万亩。
3.名特优新经济林基地建设300万亩。其中新造25万亩(新造油茶林15万亩,板栗2万亩,高标准果园8万园),改造275万亩(低产油茶林改造185万亩,低产果园改造90万亩)。
4.薪炭林基地建设60万亩。其中新造12万亩,改造48万亩。
5.中幼林抚育间伐2000万亩。
(三)综合开发森林资源。
要以森林资源的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为突破口,走精深加工的路子,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把林业培育成全省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山区群众的重要增收点。保持全省山地产值年均增长15%。重点抓好两个方面:
1.依托山区的土地、林木、野生动植物、矿藏和自然景观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食品、花卉、水电、木本粮油、森林药材和森林蔬菜等新兴产业和前沿产业。
2.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当地的产业基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副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开发创汇产品,实现森林资源的多次加工增值,提高林业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提高林业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
各地(市)“跨世纪绿色工程”建设任务详见附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实施“跨世纪绿色工程”是一项集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周期长,社会性强,涉及面广。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把其作为一件造福子孙的大事,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各地区要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精心组织规划工程的实施。要按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把“跨世纪绿色工程”的实施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建议责任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