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综合开发森林资源、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5.坚持全社会办林业的思想,积极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跨世纪绿色工程”建设资金。
(三)奋斗目标
动员全社会力量,完成一批对改善全省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到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实现全省山川秀美。
整个工程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1999-2003年)的奋斗目标是:到2003年,集中精力抓好鄱阳湖水系生态防护林体系工程和商品林基地建设,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6%,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亿立方米,城镇绿化率提高到30%,控制水土流失2850万亩,全省山地产值年均递增15%。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
(一)建设鄱阳湖水系生态防护林体系工程。
在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源头和两岸,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大中型水库、湖泊和城镇周围以及其它生态需求突出地区,采取封山植树等措施,恢复林草植被,初步建成结构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备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框架,使鄱阳湖水系的生态环境有一个较大的改观,从根本上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我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建设重点有四项:
1.封山育林工程。规划新增封山育林面积2000万亩。对有成林希望的疏林、灌木林、有天然下种母树的宜林荒山和部分天然次生林进行封育,五年后全部封育成林,使林分郁闭度达到0.6以上,灌草覆盖度达到50%以上,以提高保持水土,维护和改善地力的能力。
2.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到2003年完成退耕还林210万亩。凡1994年国办发〔1994〕64号文件下发后开垦的林地以及1994年以前开垦的坡度25度以上和坡度25度以下但水土流失严重及撂荒的林地,要全部实行退耕还林,到2003年前高标准栽上树。
3.天然林保护工程。规划天然林保护面积3700万亩。对全省五大河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源头和两岸,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大中型水库、湖泊和城镇周围以及其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天然林,实行全面封禁,严禁商业性采伐。并逐年调减林木采伐量,从1999年开始,连续三年递减30万立方米商品材采伐限额。
4.人工针叶林改造工程。规划完成人工针叶林改造1000万亩。采取补植阔叶树、灌木和种草等措施,将生态防护功能较差的人工针叶林,逐步改造成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多树种多层次配置的具有较高生态防护功能的复层混交林,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水源涵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