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外传人。
近几年,我省口岸每年进出境人员40多万人次,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艾滋病的流行对我省的影响极大。
(二)性接触传播。
自1991年以来,我省性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自1984年发现首例性病病人以来,至1998年12月底止累计共报告8类性病病例66643例,1998年报告的病例是1984年的143倍。全国艾滋病监测资料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性乱人群中增长加快。
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出现妇女从事色情活动的现象,这些提供或可能提供性服务的妇女分布于旅游服务行业的旅馆、桑拿、按摩、发廊、路边店、咖啡屋、歌舞厅等,增加了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难度。
(三)血液传播。
在血液传播途径中,我省主要表现有:
1.在血液管理方面,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使用省血液中心提供的经过严格的艾滋病抗体检查的血。但不能排除某些交通不便的一级医院仍存在自采自用,而且这些医院又没有检测能力,不能确保用血安全。
2.医源性交叉感染的管理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部分医院、乡(镇)卫生院、私人诊所尚未真正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社会办医疗机构、口腔、美容、针灸、手术等的消毒管理也亟待研究解决。
3.静脉吸毒是导致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建省以来,毒品向我省渗透。贩毒吸毒案件、吸毒人员上升幅度很大,贩毒、吸毒案件由1991年的3例上升到1997的1000多例;登记的吸毒人数逐年增加,据估计实际吸毒人数不少于3万人;吸毒的方式以烫吸为主,辅以静脉吸毒;吸毒者年龄85%为17-35岁青壮年。虽然无确切的数据显示静脉吸毒的比例,但已有迹象表明静脉吸毒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艾滋病、性病的防治工作,在各级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与社会团体的支持下,我省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各级卫生防疫、性病防治部门为主的防治队伍。建立起一个省级艾滋病确证实验室和一批初筛实验室,并且探索制定了一些适宜的防治对策、措施和相关的规范。利用国内外援助的资金、项目,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科研以及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
然而,目前阻止艾滋病流行的努力仍然不足,主要表现在:对艾滋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及在我省流行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多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参与的防治局面尚未形成;公众普遍缺乏预防知识;预防与控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有限;省内流动人口难于管理。艾滋病在我省加速流行的趋势十分严峻,预防与控制工作已刻不容缓,亟待加强。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