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进企业脱困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五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的信心。
(二)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强化对脱困企业领导班子的考察、调整。办好企业,关键在领导班子,在经营管理者。按隶属关系,企业主管部门要对脱困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认真分析,于1999年8月底前向省委、省政府专题报告所属脱困企业领导班子的状况;在省委组织部前期统一安排的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调整的基础上,于今年九月底前,对重点脱困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一次复查。对脱困信心不足、思路不清楚、实干精神差、缺乏凝聚力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要坚决调整。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经营者选拨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加快培育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拓宽用人渠道,选择一些困难企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企业经营者;选聘一些优势企业的管理人员到脱困企业任职;选用一批素质好、懂经营、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年轻干部充实脱困企业领导班子。有计划地对脱困企业的领导人进行培训,全面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
完善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在脱困期间,以企业经营者考核的重点是企业的脱困效果。对工作出色、在2000年底以前扭亏为盈、按期实现脱困目标的,按扭亏额和盈利额的一定比例奖励企业经营者;对不能按期扭亏脱困或达不到减亏目标的,予以处罚。各地市、部门要明确企业经营者及班子成员的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严格考核,严明奖惩。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稽察特派员,监督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情况;加强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继续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工会和职代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脱困的紧迫感、责任感,使脱困工作成为企业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推行厂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
(三)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转换内部经营机制的力度。脱困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目的是使企业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企业要加速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特别要在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打破“铁饭碗”,克服“大锅饭”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