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脱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脱困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紧紧围绕“三年两大目标”,以扩张经济总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重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调整优化结构,发展支柱产业,改善外部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实现脱困目标。
(二)脱困的目标
以1997年为基数,1999年力争使57户企业脱困,亏损面降到38%以下;2000年力争使70户企业脱困,亏损面降到25%以下。实现脱困目标后,再用较长时间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形成更为合理的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完成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三、脱困的目标责任
脱困企业的脱困责任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脱困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企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企业脱困的第一责任人。
各级政府对所属企业脱困工作负有领导和指导责任。各级经贸委(经委、工经局)具体组织实施,各级财政、工商、税务、金融、劳动、统计等部门密切配合。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省属企业的脱困工作由省上主管部门负责,地市企业由地市政府负责,国家部委在陕企业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省和地市政府同时对本地中央、省属企业的脱困工作负有帮助和指导责任。按照隶属关系将全省企业脱困目标责任分解,下达到各地市、省直各部门(见附表二)。同时,要抓好现有盈利企业的增盈工作,力争不增加新的亏损企业。如出现新增亏损企业,各地市、部门必须相应增加脱困企业扭亏数,以确保全省企业脱困目标的实现。
企业脱困是“一把手工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一把手对确保实现本地区、本部门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实现脱困目标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要把企业脱困摆在重要位置,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全力以赴,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企业脱困总体目标如期实现。
四、脱困的组织领导
(一)建立脱困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工业的领导同志牵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定期通报脱困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导脱困工作。
(二)建立信息网络和跟踪制度。在今年第三季度以内,完成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特别是237户脱困企业的计算机联网;地市、主管部门要逐月分析所属企业经营状况,并及时向省脱困办报告脱困工作进展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脱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