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彻执行消防法规、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根据当地安委会和公安消防机关的要求,制定、履行本单位的防火安全制度和措施。
(二)对新职工做好岗前防火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三)在职工中开展防火安全宣传教育,定期进行防火知识教育和灭火技术训练,开展群众性的防火安全竞赛活动。
(四)进行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及时制止、纠正违法、违章行为,防止和消除火险隐患。对暂时难以消除的火险隐患,必须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对公安消防机关指出的不安全隐患,应按限期改正,并将改正情况报告公安消防机关。
(五)完善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器材,重点部位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备。消防设备、设施和器材须有专人负责维护管理,保证完整和应有的使用效果。
(六)建立防火档案,确定防火重点部位,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定人、定点管理。
(七)建立防火值班、巡逻制度。值班、巡逻人员须身体健壮,责任心强,掌握防火和灭火知识,及时发现、处理不安全因素。
(八)建立消防组织,制定灭火方案,定期组织灭火演习。发生火灾应立即报警,组织扑救,抢救人员、物资,并保护火灾现场,协助公安消防机关做好事故查处工作。
(九)房屋、场地的出租单位和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与有关单位签订防火责任责任书,按规定明确各自的防火责任。
(十)建立本单位实施安全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制度,奖优罚劣。
第七条 对贯彻实施安全责任制成绩突出的单位,各级人民政府或公安消防机关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对不按本规定建立安全责任制,或履行安全责任制不力的单位,给予警告或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可并处主管领导人2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改正。
第九条 对安全责任制严格不落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限期改正,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并处主管领导人200元以下罚款:
(一)违法、违章用火、用电,无人管理的;或用火、用电管理制度严格不落实的。
(二)防火重点部位防火措施不落实的。
(三)存在火灾隐患,不向公安消防机关报告,或不按公安消防机关要求采取措施的。
(四)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管理、维修不善,影响使用的。
(五)发生火灾不报警或隐瞒火灾损失、破坏火灾现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