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业务用房和卫生基础设施状况较差,特别是基层卫生单位的装备水平远不能适应业务工作需要。
4、卫生体制亟待改革和完善。现行卫生体制存在着内部机构设置、布局不合理,功能交叉,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卫生设施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卫生管理部门难以按区域规划原则进行全行业管理和对不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5、卫生监督监测力量和条件不足,执法力度不够。
6、卫生工作尚未得到全社会的充分重视。
(五)相关问题。
1、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广州市1995年户籍人口为643万人,2000年末户籍人口控制在705万人以下,常住人口不超过780万人;2010年末户籍人口控制在785万人以下,常住人口不超过877万人。且人口老龄化,1995年60岁以上老人已占人口总数的11.33%,以后将会逐年增加。
2、未来的15年,是广州市建设具有强大国内外辐射能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广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达到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我市卫生事业较快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随着人们对生活期望标准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卫生保健的主观需求将产生较大的增长。
3、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将导致卫生领域的一系列变革。
4、医学科技的进步与迅速发展,一方面增加了人们战胜疾病的措施和手段,另一方面直接使医药费用大幅度上升,并可能成为日益沉重的社会和个人负担。
二、发展战略与指导方针
(一)卫生发展战略。
为实现卫生发展目标和任务,我市卫生事业必须适应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发展基本战略为: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中心,突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中医药三个战略重点,按照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强化基本卫生服务工作,走以内涵发展为主、内涵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在卫生事业发展模式上,要从扩大规模为主,转移到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为主上来,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提高卫生服务综合效益。
在卫生事业重点选择上,要把农村作为我市卫生工作的长期战略重点。大力加强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突出城乡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和社区服务工作,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卫生需求。
在卫生服务力量发展上,把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协调发展,努力提高我市卫生队伍素质,增强防病治病能力。
在区域卫生发展格局上,强化行业管理和对基本卫生服务的调控,积极推动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区域内卫生服务系统整体作用。同时,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贫困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公平普及基本卫生服务,努力缩小不同类型地区人群健康和卫生状况的差异。
在卫生发展政策上,根据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原则,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各级政府对人民健康和卫生发展的责任,强化公民健康意识和应尽义务,通过相关部门间协调配合,实现对卫生发展的宏观调控,完善立法和执法建设,确保各项卫生任务落实。
在卫生发展的基本措施上,继续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人才培养、深化改革、完善法规、增加投入和科学管理为基点,在确保重点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卫生事业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实现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卫生发展步骤上,2000年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2010年进一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卫生事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