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卫生事业“九五”
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穗府(1997)27号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卫生事业“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专业卫生事业“九五”及2010年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七年二月二十七日
广州市卫生事业“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
前言
为了使我市卫生事业与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与广州市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全面贯彻“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与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健康需求,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广州市人民的健康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健康水平。
人口出生、死亡情况:人口出生率由1980年的15.91‰下降到1995年11.82‰,人口死亡率从1980年至1995年,维持在5.09‰与5.72‰之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0.46‰下降到6.25‰。平均期望寿命:“八五”期间维持在73.11至74.71岁之间,其中1995年为73.11岁(女性为76.9岁,男性为70.51岁)。婴儿死亡率:由1980年的25.03‰下降到1995年的16.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995年为19.19‰。孕产妇死亡率:由1980年的39.0/10万下降到1995年的26.60/10万。
疾病控制和疾病模式转变:基本消灭血吸虫、血丝虫病,基本控制磺缺乏病、白喉、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和麻风病,主要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由1980年的612/10万和1.5/10万下降到1995年271.40/10万和0.33/10万。人群疾病结构和死亡模式正发生进一步的变化,急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占死亡总数的比例逐步下降,慢性传染病及慢性、退行性疾病比例上升。从死亡顺序来看,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病、脑血管病、心脏病、意外伤害及中毒。
营养及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居民营养及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营养不良性疾病发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青少年、儿童各年龄组身高、体重均有明显提高,1995年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比例为3.53%。
(二)卫生服务及资源利用。
卫生设施:城乡已形成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各类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等机构已具规模。1995年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38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146间,全市医院床位总数28721张,每千人口医院床位4.44张。预防保健机构56个。卫生人力:1995年全市卫生专业队伍已达6.96万人,有卫生技术人员5.28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为8.17人,其中医师3.14人。在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中,高、中级职称分别达6.5%和19.2%。
卫生事业费:1995年广州市、区、县级市属卫生事业费2.5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76%,人均卫生经费40.26元。
卫生服务利用:1995年广州地区城乡居民年人均就诊数为12.9次,住院率为75.5‰。县及县以上医院床位使用率为83.8%,平均住院日为20天,镇卫生院床位使用率为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