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重点建设3条线路:环城高速公路连接市内三大组团,沟通港澳、珠江三角洲和粤北腹地,全长60公里,计划1997年建成,北二环高速公路全长42公里,沟通东、北两翼组团,并把向北、东地区的高速路连结成网,计划1999年建成;新机场高速公路全长28.8公里,联接起新机场与北环高速公路,计划1998年建成。
  3、以广州新国际机场为枢纽的空中运输网络工程。
  “九五”完成广州新国际机场首期工程,建成两条路道,年起落160万架次,旅客吞吐能力2700万人次,载货74万吨,2000年至2010年按两条跑道满员规模建设相应设施,成为现代化航空港和中国联接世界的航空枢纽之一。
  4、以广州港为龙头的海洋和内河水运网络工程。
  重点建设新沙港区一期工程5个3.5万吨泊位,二期10个3.5万吨泊位,南沙码头工程9个3.5万吨泊位,分别于1997年、2005年和2010年前完成,使广州港成为多功能、现代化的世界亿吨大港。重点整治广州港出海航道,“九五”期间,3.5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2010年可自由进出5万吨级船舶;按国际客运站标准综合开发建成洲头咀客运码头。
  5、以立交群和桥梁群相连的市内交通设施网络工程
  规划市区新建道路与道路立交276座,道路与铁路立交27座;新建桥梁54座,其中跨珠江大桥13座,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初,广州将建成由21条城市级主干道,45条地区级次干道和16条对外出口道路,形成人车分流、快捷安全、沟通南北、布局合理的城市道路设施网络。
  6、以广州为主枢纽的现代化通讯信息网络工程。
  重点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的高速通信网络,并实现互联互通;扩建以电话业务为主体的多种通信网络,分步推进电子邮箱、交互式图文服务系统、多媒体综合服务系统;建成广州新邮政枢纽。
  7、以珠江电厂和番禺电厂为主体的城市电力供应网络工程。
  重点建设珠江电厂二期2×30万千瓦机组和三期机组、番禺电厂、增城白水寨2×3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配套建设500千伏主电源网。
  8、以东江、西江取水和猎德、大坦沙、西朗污水处理厂为核心的城市自来水供应和污水处理网络工程。
  在扩建现有水厂基础上,建成三足鼎立水厂网络:东江取水形工程主要建设日供水能力55万立方米的南岗水厂;西江取水工程重点建设芳村增□水厂,供水能力100万立方米/日;西北江取水工程重点建设雅岗水厂,供水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日;新建南部水源工程小洲水厂,供水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日。此外,扩建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建设猎德和西朗两个污水处理厂,首期日处理污水52万立方米。
  9、以10大居住区建设为重点的安居工程。
  规划重点建设二沙岛、花地湾、赤岗、洛溪大桥北两侧、大坦沙、横沙、江高大田、珠江新城、棠下、大沙地等10个生活设施完善的新型住宅小区,实现2010年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目标。“九五”期间加快建设广州北面5-6平方公里的大型安居住宅区。改善市区人口密度过大状况。
  10、以风景游览河段建设为突破口的珠江两岸整治工程。
  按照防洪排涝、绿化美化、防治污染、道路贯通、建筑协调的目标,重点整治市区白鹅潭至广州大桥、广州大桥至南方面粉厂两处风景游览河段。
  11、以白云山风景区、南湖国家旅游渡假区和越秀山为中心的园林绿化网络工程。
  形成以白云山为绿心,流溪河、珠江两岸和城市主干道的绿化为绿带,具有岭南风貌的城市园林绿化网络。
  12、以城市防洪排涝为主要内容的水利设施网络工程。
  重点整治加固北江大堤等外围防洪工程,加固江海堤围、库塘河坝,将污水治理与排涝工程结合实施。
  13、以珠江新城为先导的东南部地区开发工程。
  规划东南部新区开发面积246平方公里,分期开发建设网络状六大组团,使之成为广州大型国际性综合开发区域。按21世纪广州缩影的高标准建设6.6平方公里的珠江新城市中心,使之成为融金融、商贸、行政、外事、商住、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未来广州中心商务区(CBD)。
  14、以天河金融区为重点的金融产业中心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金融管理,金融服务四大体系,形成区域性金融产业中心。规划珠江新城内的天河金融区建设16幢50层以上的商业大厦,形成金融功能高度集聚的现代化核心区域。
  15、以多层次、多领域科技开发中心为骨干的科技成果转化网络工程。
  以常设型、综合性技术市场为媒介,组建一批沟通国内外,科研开发、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生产一条龙,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网络。
  (八)政策与措施
  1、城市规划要跳出行政区域的局限,积极会同周边城市,加强广州都市区圈层之间的区域规划协调。
  2、条件成熟时,将市属县级市转为市区建制,以加强城市统一规划。
  3、以环状开敞区隔离广州市区与周边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弱化周边城市在空间上与广州市区的连接,在城市之间设置生态农业隔离带。
  4、大力发展集约型公共交通,严格限制摩托车的发展速度,在某些路段限制行驶。视交通发展状况,逐步扩大限制自行车市区出行范围。
  5、将“一山(白云山)二水(珠江、流溪河)”作为区域性生态敏感区进行严格保护;配合省划定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
  6、强化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依法管理城市和环境。
  7、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大力引进利用外资,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投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规划和建设。
  8、落实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完善考评奖惩制度,推动城市建设管理的发展。
  五、农村经济与区街经济
  (一)农业现代化
  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发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农民收入。推进和完善以白云区为代表的“三高”农业示范区建设,使其示范、服务、辐射功能扩展到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促进无公害蔬菜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发展,实现基地商品菜无公害。落实农田保护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抓好番禺、增城、花都三个商品粮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一批现代化的畜牧种养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番禺、增城、花都等一批大型专业户联合体为主的商品肉猪场和奶牛场,以及天河区、白云区、市农工商系统的优质肉鸡及蛋鸡生产基地。加快鸵鸟、鳗鱼等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努力提高优质塘鱼单产,创造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新优势。扩大优质谷、优质荔枝、花卉等基地的规模经营,建设50万亩速生丰产林和环城林果带,建成防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工程达标步伐,提高抗洪和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言岖堤围按200年一遇、县级市堤围按100年一遇、万亩以上堤围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海堤达到能抗御十级台风及防暴潮标准。整治加固江海堤围、水库、山塘,分期分批整治流溪河、增江河、巴江河,完成26条万亩以上堤围除险加固工程。新建中路、铜锣湾、大岭山、达溪、东源峡、龙潭口等水库,除险加固南大水库,增加蓄水库容7000万立方米,更新改造一批机电排灌工程,新增排灌容量7000千瓦,“三防”指挥系统基本实现现代化。合理规划和实施市内珠江河段整治开发,用三年时间完成珠江两岸从白鹅潭到南方面粉厂近20公里河段的新建、改造工作,并加以巩固、完善。动员社会力量支援省建设飞来峡水库、北江大堤加固及芦苞、西南河涌整治,提高广州市区防洪标准。
  (三)县级市经济
  番禺、花都、增城、从化四个县级市实行以“三高”农业为基础,二三产业并举,三次产业协高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继续保持国民经济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番禺市依托口岸优势,带动交通运输业和输变电设备、家电、食品、精细化工、汽车装配等工业发展。市桥镇向外向型工业基地和组织工农业产品出口的外贸基地方向发展,着重发展高档家用电器、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业,规划到2000年人口规模30万人。南沙规划到2000年人口规模30万人。
  花都市配合广州新国际机场建设,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客货转运站,重点发展建材、纺织、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工业。新华镇作为广州北部新兴的运输仓储和客货转运站,重点发展机械、建材、纺织、食品等工业,规划到2000年人口规模15万人。
  增城市重点建设成为优质荔枝、丝苗米、家禽畜等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借助铁路、高速公路、水路三线汇聚而成的“黄金走廊”,主动承接广州工业辐射和转移,形成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生产、电子、电脑、建材、化工、食品工业基地;建成国家级的专利技术汇集、交易、开发基地。荔城镇重点发展轻纺、食品加工、机械以及外向型加工工业,规划到2000年人口规模15万人。新塘镇主要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成为机械制造、汽车配件、仓储基地,规划到2000年人口8万人。
  从化市突出发展优质蔬菜和水果种植、珍禽饲养、纺织、食品饮料、陶瓷、建材工业和以旅游、商贸、房地产为主的第三产业。街口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纺织以及建材、食品加工等。规划到2000年人口规模14万人。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